烧焦的食物别再吃啦!原因是……
来源:长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03-05 15:38 浏览量:

想象一下,周末闲暇,阳光正好,不和朋友来一次烧烤?一群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中间是熊熊燃烧的炭火香气四溢!这谁能忍得住?但是!烧烤中的食品安全您了解多少?

 

 0/0

00:00/01:20

切换到横屏模式

继续播放

 

进度条,百分之0

00:00

/

01:20

01:20

全屏

倍速播放中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继续观看

【食品安全科普③】烧焦的食物别再吃啦!原因是……

观看更多

转载

,

【食品安全科普③】烧焦的食物别再吃啦!原因是……

福州市场监管已关注

分享点赞在看

已同步到看一看

第一,要确保烤熟烤透,生鲜食材尤其是肉类、水产等动物源食品,有可能携带致病微生物,一定要烤熟烧透后再吃,不要贪图鲜嫩的口感。

第二,不要食用烧焦烤糊的部分,烧焦烤糊不仅意味着食物营养被破坏,更重要的是会产生有害物质,比如苯并芘、杂环胺等,可优先使用电烤、用锡纸包裹等烧烤方式,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

第三,吃烧烤时注意荤素搭配,适当控制盐、油等调料用量,不要暴饮暴食,同时建议不饮酒或少饮酒。

 

 

 

 

Part.01烧焦食物里含多少有害物?

 

 

01

120℃:开始产生“丙烯酰胺”。丙烯酰胺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2A类致癌物——是有一定致癌风险。简单说,含有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食物(如土豆、面包、馒头等),经过120℃以上高温烹制后,很容易出现“美拉德反应”。

这个反应能让食物颜色发黄发褐,释放出诱人的香气,但也会产生丙烯酰胺。

烹调后颜色越深,香味越浓郁,丙烯酰胺的含量通常就越高。也就是说,烤焦的馒头、面包等食物中,含有大量丙烯酰胺。


02
200℃:开始产生“杂环胺”

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的食物(如鸡肉、牛肉、猪肉和鱼肉等)加热超过200℃后,会产生杂环胺。

研究发现,杂环胺具有致癌性和致突变性,与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症有关。

蛋白质类食物加热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水分含量越少,产生的杂环胺通常越多。因此,烧焦的肉类里面含有不少杂环胺。

03
300℃:开始产生“苯并芘”

富含脂肪的食物,比如肥美的羊肉串、鱼肉等,在温度超过300℃时(比如接触明火,也有研究显示,超过200℃就可能产生),其中的脂肪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类更强的致癌物质——多环芳烃。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苯并芘。

 

苯并芘的“杀伤力”要大于杂环胺。苯并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最高级别的1类致癌物——明确对人类致癌。

 

烤肉时冒出的烟气,也是苯并芘的来源。烧烤温度越高,产生的苯并芘越多。

 

Part.02吃烧焦食物一定会得癌吗?

Part.03日常烹调如何减少致癌物?

1)香料腌制

用大蒜、姜粉和柠檬汁等香料,提前把要烤的肉类腌制一下,不但味道更好,其中含有抗氧化物质还能抑制致癌物生成。

2)提前预热

把食材切小一些,先放进微波炉、烤箱中提前加热一下,这样可以减少在明火中烤制的时间。

3)远离火焰

食物和火直接接触时,会有大量的油滴到火里燃烧,进而产生烟。由此产生的致癌物,会附着到食物表面。当然,如果有可能,尽量不要选择炭烤。电烤也很香。

4)尽快排烟

烧烤的时候要尽量将烟排掉,防止烟里的致癌物附着在食物表面。将食物用锡纸包裹后再烧烤,脂肪滴不出来,产生致癌物的机会也就大大降低。

5)勤些翻动

这样做能让肉和高温的接触时间变少,不但不容易糊,受热更均匀,也减少了致癌物的生成。

温馨提示:吃烧烤的同时,也要注意饮食均衡和多样性,比如加一些蔬菜、水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