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福州市长乐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福州市长乐区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2年预算草案提请区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全区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贯彻“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全面落实强省会战略,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坚持党对财政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抓好“五促一保一防一控”“九大专项行动”“当先锋争一流·攻坚120天”等重点工作,积极发挥财政“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作用,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坚决做到以政领财、以财辅政,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2021年预算收支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据快报数预计,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00亿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增长20.9%。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50亿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20.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70亿元(含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转和一般债券等安排的支出),增长9.4%。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58.98亿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下降31.7%。政府性基金支出46.19亿元(含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转和专项债券等安排的支出),下降42.3%。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22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86.1%,增长31.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92万元,下降13.1%。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5.78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74.8%,下降15.9%。社会保险基金支出5.91亿元,增长11.1%。
以上快报数在决算编制中可能还会有所变动,待决算编成后再按规定报区人大常委会审批。
(二)2021年政府债务情况
省财政厅核定我区2021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78.79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29.48亿元,专项债务限额49.31亿元。
2021年,我区新增地方政府债务1.71亿元,其中:新增债券5.03亿元、再融资债券4.97亿元,偿还债务8.29亿元。经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新增债券主要用于民生领域补短板、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资本支出项目。
2021年末全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69.6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27.45亿元、专项债务42.15亿元,严格控制在核定限额内,全区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三)落实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决议情况
2021年,财政部门认真贯彻预算法,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全面落实区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有关决议和区人大财政经济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意见要求,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扎实做好财政各项工作。
1.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
一是引导科技创新投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投入科技专项资金3.45亿元,支持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落实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等惠企科技政策,加快培育“科技小巨人”“专精特新”等创新型企业,试点“揭榜挂帅”攻关机制,加强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
二是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不折不扣落实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降费等措施,推行企业减税降费“即申即享”,全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3.87亿元。落实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税费政策。投入4.39亿元,做强主导产业,支持人工智能、5G、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经济发展;提升传统产业,实施技改投资贴息政策;培育新兴产业,支持文旅经济、海洋经济发展。持续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海峡·长乐周转贷为11家企业提供“过桥”资金11.80亿元,融资担保公司为815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贷款7.71亿元。
三是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投入11.30亿元,落实财政奖补政策,推动工业企业节能减排降耗,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促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投入6.40亿元,实施数字·绿色技术改造专项行动,实行投资补助、项目补助、建设奖励等财税扶持政策,支持园区环保配套设施提标改造和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推动发展生态绿色经济。
四是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统筹13.17亿元,支持土地收储,加大闲置土地盘活力度,强化项目用地要素保障。多渠道筹措资金9.85亿元,全力推进滨海新城建设,支持重点项目征迁和过境公路、铁路、地铁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投入6.65亿元,支持交通、市政和城镇品质提升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2.兜牢兜实民生保障
一是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卫生健康支出5.70亿元。投入3812万元,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实疫情防控人员补助、设备和防控物资采购,支持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等工作,完善平战结合、医防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投入2.11亿元,加强区总医院建设,支持区人民医院、康复医院、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及基层卫生院建设。投入2.85亿元,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和基本公共卫生人均筹资标准,加快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二是促进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支出16.04亿元。投入4575万元,加大公办及普惠性幼儿园学前教育经费保障力度,支持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9所,新增学位3060个,推进学前教育资源持续扩大。投入1.39亿元,持续巩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21个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改造校舍21.65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5605个。投入1749万元,落实高中教育免学费政策。投入4126万元,持续深化职业教育校企融合,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投入223万元,完善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投入5060万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21亿元。连续23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达到每人每月2625元。投入2.05亿元,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补助标准,落实被征地老龄农民生活补助金和高龄老年人补贴等政策。投入7900万元,持续巩固城乡低保制度,做好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阶段性提高临时救助筹资标准和加大价格临时补贴。投入1975万元,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投入2901万元,加快农村幸福院、民办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投入296万元,落实促进就业扶持政策,做好重点人群就业服务。
四是支持文体事业发展。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55亿元。投入277万元,完善公共文化投入机制,支持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创新,实施文体馆、站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扩大基层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投入1221万元,支持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投入7403万元,建设智慧体育公园,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支持体育产业事业发展。
五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公共安全支出3.98亿元。投入2.53亿元,完善政法部门经费保障机制。投入2632万元,深化“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应用,推动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投入1831万元,优化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加强污染防治攻坚。统筹水利专项资金、重点流域生态保护资金、小流域整治专项资金3.40亿元,集中财力打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四大工程,支持水系综合治理,实施闽江流域(长乐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保护工程。投入2.36亿元,支持污染源治理,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分类等。投入3140万元,支持园林绿化、公园建设,推进“两江四岸”景观提升改造等。投入7703万元,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支持“村植千树”等。
二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下达转移支付补助资金1.07亿元,提高村(居)干部工资待遇补助水平,保障村级(社区)组织正常运转,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投入1500万元,支持村级集体经营性项目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投入206万元,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三是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投入2388万元,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投入2120万元,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性保险补贴、促进粮食安全生产八条措施补助等,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巩固稳定粮食生产。投入1.10亿元,落实“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特色现代农业、现代渔业发展等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
四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创新资金筹措机制,通过提高新增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建设比例、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统筹9003万元,支持创建一批乡村振兴“中、高级版”示范村、示范乡镇。投入316万元,支持库区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投入7310万元,支持“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4.深化财政管理改革
一是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严格执行区人大批准的预算,科学有序安排支出,优先保障“六稳”“六保”等重点任务,其余非刚性非急需支出一律暂缓安排。强化预算执行管理,严把支出审核关,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动态清理盘活存量资金资产,将有限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二是持续提升绩效管理水平。扎实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将绩效理念和方法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对4个新设立的专项资金开展事前绩效评估,以目标为导向做实事中绩效运行监控,全面开展事后绩效评价,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
三是有效防控政府债务风险。加强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将债券还本付息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严格落实化债计划,多渠道筹集资金,全年化解存量隐性债务6.42亿元。开展专项债券穿透式监测工作,及时掌握项目资金使用等情况,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促进举债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是全面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全年集中支付11.02万笔,资金达71.20亿元。构建直达资金监管机制,扩大直达机制覆盖项目,涉及项目11项、资金3.29亿元。乡村振兴(扶贫惠民)资金在线监管项目从8项增加至9项、监管资金达1.52亿元,惠及近7万人。全年完成167个项目投资评审,审定资金26.58亿元,审减资金1.70亿元,净审减率6%。
五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统一集中采购目录,提高公开招标数额标准和采购限额标准,扩大采购人自主权,强化采购主体责任落实。全年实施政府采购380批次,采购金额8.36亿元,节约资金4717万元,净节约率5.3%。加快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和财政电子票据改革,实现非税收入收缴全流程和财政电子票据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化管控。
六是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落实福建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制定《区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方案》,分类推进29家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
2021年财政改革发展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以及代表委员们依法监督、有力指导的结果,也是全区上下同心、艰苦奋斗的结果。同时,我区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常性税收收入比重明显偏低,收入质量需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发展需求突显,重点产业发展和新增建设资金需求骤增,补齐民生短板等领域支出刚性增长,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部分预算单位责任意识不够强,一些预算项目执行效率和绩效评价较低,支出质量效益不高等。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2年预算草案
2022年,做好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和对福建福州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落实“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坚决贯彻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零基预算,大力优化支出结构,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重要窗口提供坚强的财政保障。
(一)2022年预算编制原则
1.积极稳健,量力而行
收入预算,充分考虑贯彻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等对短期财政收入的影响,实事求是,合理确定全区财政收入增幅。支出预算,既充分考虑可能的增支因素,全力保障区委区政府部署的改革任务的支出需要,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又结合财力情况,合理评估,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做到量入为出、有保有压、能增能减,确保财政综合平衡。
2.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加强预算统筹协调,加强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统筹衔接。加大部门结转资金与年度预算的统筹力度,对于预计结转资金规模较大的项目,不再安排或减少预算安排。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严从紧安排一般性支出,坚决取消低效无效支出,做到精打细算,执守简朴,力戒浮华。突出问题导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精准施策,加大对民生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投入,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
3.改革创新,约束有力
结合分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工作,将中央、省市提前下达转移支付足额编入区级预算,与区级同领域专项资金统筹安排。切实整合政策目标相似、资金投入方向类同、资金管理方式相近的专项,逐步建立起权责清晰、财力协调、标准合理、保障有力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保障机制。硬化预算约束,强化绩效管理,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深度融合,坚持“花钱要问效、有效多安排、低效多压减、无效要问责”,切实落实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责任。
(二)2022年收支预算安排
综合考虑我区主要经济指标预期和财政收支增减因素,2022年全区预算编制如下:
1.一般公共预算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预算为105亿元,比上年增加5亿元,增长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为64.58亿元,比上年增加3.08亿元,增长5%。按照财政管理体制测算,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减去体制净上解5亿元,加上纳入预算安排的转移支付补助4.87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亿元、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调入11.05亿元,预计全区总财力为76.50亿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相应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6.50亿元,其中“三保”支出41.3亿元。
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36亿元,增长13.7%;公共安全支出3.44亿元,下降5%;教育支出16.09亿元,增长5.9%;科学技术支出1.91亿元,增长8.4%;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46亿元,增长2.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13亿元,下降0.3%;卫生健康支出7.93亿元,增长6.0%;节能环保支出1.35亿元,增长24.8%;城乡社区支出7.02亿元,增长27.5%;农林水支出3.92亿元,增长5.9%;其他支出7.23亿元,下降29.7%;预备费1亿元;债务还本付息支出4.60亿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78.92亿元,加上纳入预算安排的转移支付补助0.01亿元,调出资金到一般公共预算10.99亿元,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67.94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为2079万元,按照30%的比例统筹调出资金到一般公共预算624万元,安排国有资本经营支出1455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为8.43亿元,安排社会保险基金支出7.52亿元。
(三)2022年重点支出安排情况
2022年,全区四本预算统筹安排支出152.11亿元,除保运转支出外,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支出保障:
1.支持产业优化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安排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3.20亿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支持企业创新的财税政策,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领和撬动作用,加大技改项目投资奖补力度,实施技改项目融资贴息办法,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完善相关财政扶持政策,支持重点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支持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加快发展。安排4.03亿元,推进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支持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安排0.50亿元,支持滨海新城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和模式,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安排0.10亿元,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
2.支持保障改善民生,营造高品质人民生活。安排4.10亿元,促进教育优先发展。持续巩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公办及普惠性幼儿园学前教育经费保障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课后延时教学辅导;着力补齐教育短板,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支持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中小学,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安排5.58亿元,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区康复医院、区人民医院等项目建设,支持基层卫生院能力提升;持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政府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年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650元、将政府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年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84元;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体系。安排10.09亿元,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就业创业措施,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统筹用好各类就业专项资金,落实失业保险金稳岗补贴等政策,做好重点人群就业服务;将政府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240元;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支持农村幸福院、民办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阶段性提高临时救助筹资标准和加大价格临时补贴;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安排2.63亿元,加快文化体育繁荣发展。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和全民健身运动,继续实施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支持“三馆三中心”、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牛山公园、洞江湖公园、南山生态公园绿道建设,加强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修复,推进和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等。安排1.51亿元,支持社会治理体系创新。落实政法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开创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3.支持城乡协调发展,建设高品位幸福之城。安排7.68亿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障村级组织运转,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化“两违”整治,实施渔港提升改造,推动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化和远洋渔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支持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安排0.32亿元,继续深化与南平松溪的山海协作和龙岩永定、宁夏原州的对口帮扶。安排25.65亿元,加强土地要素保障,加大闲置土地盘活力度,支持推进重点项目征迁和过境线性工程建设。安排7.88亿元,系统推进东湖、洞江湖、闽江口“三区”融合发展,支持滨江路岐洋段、营滨路提升改造、营前高速入口拓宽改造、潭头高速连接线、京峡路等路网建设,加快岱岭隧道、会堂南路、胪峰大道、金福路、文浮路潭头街段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打通城乡交通经络。安排3亿元,支持实施城市更新,启动片区综合开发。安排4.61亿元,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推进城区交通治堵工程建设,深化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加快江莲片区、瀛洲片区旧城改造。安排0.33亿元,支持城乡公共交通场站充电桩、候车亭建设,落实公益性乘车、定制公交等补贴政策。
4.支持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颜值绿色发展。安排0.60亿元,推动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实施闽江流域长乐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快朝阳洞拓宽工程、长限生态补水泵站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安排2.59亿元,落实“河湖长制”“湾(滩)长制”“林长制”,扎实开展小流域综合整治、散乱污企业(场所)专项行动、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工程,推进“海上环卫”工作,常态化开展海漂垃圾治理。安排3.02亿元,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和污水治理,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常态化治理。安排0.68亿元,深化“两违”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开展水源地、矿山综合整治和地质灾害防治,支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加强道路、园林绿化管理,推进“村植千树”等。
三、扎实做好2022年财政管理改革工作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安排,我们将严格落实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持续推进财政管理改革,扎实抓好预算收支执行,努力完成全年各项工作目标。
(一)强化预算收支管理。一是抓好收入组织工作。坚持系统观念,健全重点税源企业联系监测制度,加强动态跟踪,做好政策指导和纳税辅导,确保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严禁收取过头税费和虚收空转,建立国有资产资源盘活长效机制,保持非税收入适度增长,切实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二是强化财政支出管理。严格执行区人大批准的预算,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禁超预算、无预算列支。认真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确保预算收支平衡。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强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完善财政直达资金机制,发挥乡村振兴(扶贫惠民)资金在线监管平台功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精准性。三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打破支出固化僵化格局,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增加财政资金有效供给。做好四本预算的统筹衔接,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统筹运用财政贴息和财政性资源配置,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二)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一是强化责任落实。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夯实主体责任,将“三保”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采取积极有力措施,兜牢兜实“三保”底线,确保民生相关领域支出占比持续保持在七成以上。二是强化支出保障。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增强“三保”能力,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卫生、养老、就业等短板,切实抓好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生态保护等短板弱项,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织密托牢托底的民生保障网。三是保障重点建设。大力整合各部门专项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保障2022年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民生补短板项目顺利实施。
(三)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一是发挥专项债券有效投资拉动作用。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健全专项债券项目库建设,加强项目储备、评估与遴选,债券资金主要用于上级和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点领域项目,优先支持在建工程后续融资。二是注重专项债券使用绩效。对债券资金使用实行穿透式、全过程监控,坚决避免“只借不管”“重借轻管”现象。三是强化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强化“借、用、管、还”的全链条、全方位管理,依法构建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公开透明、风险可控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健全偿债保障机制,严格将债券还本、付息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坚决防范政府债务违约风险。四是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落实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严禁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四)提升财政监管效能。一是推进财政法治建设。严格落实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修订完善财政管理配套制度,加强会计法规制度宣传培训,推动会计准则制度高质量实施。二是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开展专项资金、预决算公开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三是深化财政“放管服”改革。推行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制度,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完善“双随机、一公开”和包容审慎监管,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与“三级执法平台”数据的互联共享工作。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的监督指导,虚心听取区政协的意见建议,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重要窗口、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长乐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