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区政府文件 > 应主动公开的其他信息
索 引 号 | FZ07100-3000-2024-00013 | 文号 | 长政办〔2024〕91号 |
发布机构 | 福州市长乐区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24-11-11 |
标题 | 福州市长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长乐区“数字长乐”专项规划(2024—2028年)》的通知 | 有效性 | 有效 |
内容概述 | 福州市长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长乐区“数字长乐”专项规划 (2024—2028年)》的通知 |
索 引 号 | FZ07100-3000-2024-00013 | ||
文号 | 长政办〔2024〕91号 | ||
发布机构 | 福州市长乐区人民政府 | ||
生成日期 | 2024-11-11 | ||
有效性 | 有效 | ||
标题 | 福州市长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长乐区“数字长乐”专项规划(2024—2028年)》的通知 | ||
内容概述 | 福州市长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长乐区“数字长乐”专项规划 (2024—2028年)》的通知 |
福州市长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长乐区“数字长乐”专项规划
(2024—2028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委、办、局(公司):
《长乐区“数字长乐”专项规划(2024—2028年)》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福州市长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1月11日
长乐区“数字长乐”专项规划
(2024—2028年)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建设背景
一、发展形势分析
(一)信息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生活加速融合
(二)数字城市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
(三)国家和地方政策助推数字城市快速发展
(四)数字城市建设是推动两区融合的重要支撑
二、建设成效及存在问题
(一)建设成效
(二)存在问题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一)2035年远景目标
(二)2028年战略目标
四、总体架构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夯实数字长乐的建设基础
(一)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二)全面构建泛在感知网络
(三)持续提升政务云服务能力
(四)积极打造新技术基础设施
(五)建设共性支撑中台
(六)强化数据要素管理
二、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府
(七)完善数字政务体系
(八)提升城市管理的智慧化水平
(九)提升智慧化社会治理能力
(十)加强市场监管协同共治
(十一)加强应急智能管理
(十二)加快智慧消防建设
三、培育富有活力的数字经济
(十三)加快数字产业发展
(十四)打造农业数字化发展新模式
(十五)引领数字工业发展新业态
(十六)建立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新格局
(十七)促进海洋渔业数字化转型
四、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
(十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十九)推进智慧教育建设
(二十)推进智慧医疗建设
(二十一)推进智慧养老建设
(二十二)推进智慧社工服务建设
(二十三)推进智慧交通建设
(二十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二十五)完善两岸融合数字化服务
五、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二十六)提升生态环境智慧监管水平
(二十七)提升水利水务智慧化水平
(二十八)提升林业智慧监管水平
(二十九)推进自然资源数智化建设
(三十)强化气象智慧监测与防汛联动
六、建立规范科学的支撑体系
(三十一)建立标准规范体系
(三十二)强化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第四章 实施步骤
一、 第一阶段(2024—2025年)强化基础,急用先行
(一)建设内容
(二) 预期目标
二、 第二阶段(2026—2027年)示范引领,融合创新
(一) 建设内容
(二) 预期目标
三、 第三阶段(2028年)深化应用,打造标杆
(一) 建设内容
(二) 预期目标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
二、强化资金保障
三、强化人才保障
四、强化监督机制
五、强化社会参与
附件
附件1:“数字长乐”重点信息化建设任务一览表
附件2:规划编制依据
前 言
当前,长乐区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信息化建设为打造省会中心城市与福州都市圈新引擎,加快构建“一核三区全域滨海”格局,开启新时代现代化新长乐建设的新征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制定本规划,全面开展“数字长乐”建设,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战略抉择和必由之路。
本规划认真落实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制造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依据国务院关于《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及《福建省“十四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2024年数字福建工作要点》《福建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福州市“十四五”数字福州专项规划》《福州市长乐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有关文件,进一步传承弘扬“3820”工程战略思想精髓,全面推进“数字长乐”建设。
本规划的规划期为2024—2028年,结合《福州市长乐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本地化现实需求,提出了数字长乐专项规划建设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推进工程和保障措施,是长乐区数字化工作开展的指导性文件,也是统筹推进具体建设实施工作的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南。
第一章 建设背景
一、发展形势分析
(一)信息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生活加速融合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区块链、5G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蓬勃发展,加速向城市生活各领域广泛渗透。一是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信息技术融合传统产业真正做到让数据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为创新驱动提供强大动力,提升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能力和平台“赋能”水平;二是引发业态形式变革和生产生活方式调整,以在线办公、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持续迭代、加速成熟,“无接触”“宅生活”“云消费”成为数字生活新常态,为现代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革注入新活力。
(二)数字城市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建设数字城市是顺应新一轮信息技术和科技革命发展浪潮、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断满足人民对城市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举措,是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支撑,成为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
(三)国家和地方政策助推数字城市快速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阶段,也是数字化转型的深化阶段,从数字中国到数字福建再到数字福州,数字化扶持政策持续出台并落地实施,助推数字城市建设快速发展。
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数字中国摆到国家重要战略位置,明确要求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数字化发展。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202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致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的贺信中指出,中国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2.“数字浙江”建设打造了“数字中国”样板。目前,浙江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全国排名第一,探索出了一条以数字浙江建设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经过两次迭代,浙江整合形成了“1612”的数字化改革体系架构。近年来,浙江以构筑平台为抓手,大力推进“城市大脑”体系建设,形成了交通、平安、城管、经济等多领域集成综合应用平台,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精准服务迈上新台阶。其次,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鼓励市县区聚焦百姓、企业和基层的高频事项,聚焦当前工作中的痛点、堵点、难点,聚焦经济社会重点环节、关键领域,设计数字化改革小切口,从局部重点领域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化改革亮点成果。
3.“数字福建”建设不断提速。2021年11月,福建省出台《“十四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明确数字福建建设要高标准打造数字政府、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高品质建设数字社会和高水平构建数据体系,建设成为“数字中国建设样板区”。2024年5月,福建省出台《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数字福建工作要点的通知》,提出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推动数字赋能千行百业,全面提升数字福建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为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数字支撑。
4.“数字福州”建设扎实推进。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主动融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福建)建设。2022年2月,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福州市“十四五”数字福州专项规划》,指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全方位推进数字福州建设,打响数字福州国际品牌,建设全国数字应用第一城,打造数字中国建设领军城市,将数字福州建设作为推动福州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的重要引擎。
5.“数字长乐”建设有序开展。长乐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数字长乐建设。2021年7月,长乐区人民政府印发的《福州市长乐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坚持数字引领,创新发展,打造全省数字场景应用第一区。2023年6月,长乐区人民政府印发的《福州市长乐区推进数字长乐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务信息化系统的工作机制,推进数字长乐建设。2022年5月,长乐区人民政府印发《福州市长乐区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暂行办法》,2024年7月更新印发《福州市长乐区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规范长乐区政府投资的信息化项目管理,保证项目质量,提高投资效益,促进信息化建设全面发展。目前,我区充分学习借鉴浙江、上海等地区在数字化转型、城市管理、数字乡村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以先进地区和典范城市为目标,奋力推进我区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四)数字城市建设是推动两区融合的重要支撑
2015年9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福州新区总体方案》,福州新区正式成立。成立以来,省委高度重视福州新区建设,提出着力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新区与自贸区福州片区、长乐区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叠加新区发展优势。近年来,长乐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域融入新区新城建设,“数字长乐”作为推动两区融合的重要支撑,未来在推动新区“基础设施协同、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产业融合”等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
二、建设成效及存在问题
(一)建设成效
1.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提升
截至2023年,全区光纤网络全覆盖基本实现,200M以上用户占比达98.8%,千兆固定宽带用户占比达38.2%。5G基础设施和试点应用稳步实施,全区布局5G基站1900余个,5G网络整体覆盖率达80%,其中,中心城区5G覆盖率达98%。长乐区响应国家“双碳”政策,推动大数据中心运营可持续发展,紧抓数据中心基础建设,形成以三大运营商以及云计算中心为主的多主体供给格局,目前已建成IDC机柜13760个。近年来,全区持续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已形成“天上三朵云、地上两条路、中间两中心”(数字福建政务云、商务云和福州政务云,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海峡光缆一号,省超算中心和省智算中心)的新基建格局,通信枢纽、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数字新基建配套水平全省领先,成为全省最大数字资源集聚区,其中省超算中心(二期)运算速度为每秒6000万亿次,存储处理能力30PB。滨海新城文松路两侧仅1.2平方公里范围内拥有移动、联通、电信、健康医疗、云计算五大数据中心,是全省集中度最高、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数据中心,为数据的开发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福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一期建成并纳入全国人工智能算力战略体系。中国移动数据中心入选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典型案例。
2.政府数字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深化网上政务服务、“一件事”集成服务、产业园区代办服务,实现384个事项跨省通办、61个事项省内通办、794个事项全市通办,“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全程网办”事项占比达70.65%、99.3%、52.75%。创新“区块链+政务服务”,建设长乐区BAAS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借助平台赋能,实现“区块链+公证”和“区块链+惠企资金网”两个场景上链运行,截至2023年,“区块链+公证”平台共办理各类公证8027件;共有608家次企业通过“区块链+惠企资金网”申请补助政策,累计兑现资金48.19亿元,“区块链+政务服务”不断深化。
深化社会治理数字化。抓好平安长乐,推动“雪亮工程”“天网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截至2023年,全区已完成视频监控建设13663路,其中普通枪机13057路、卡口502路、人脸4路,以及高空100路,接入社会视频资源8000余路。近三年来,通过视频抓获犯罪嫌疑人992名,破案2125起,在打击破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利用天网视频和结构化人像搜索助力,帮助失主找回遗失物品或帮助走失寻人,服务民生约300余件次。着眼人才服务,建成长乐区(滨海新城)人才住房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已注册长乐区企业255家,已注册企业人才3753名,受理租房补贴申请983件、交通补贴3937件,稳定就业一次性生活补贴申请509件。全区推行“互联网+网格管理”的发展模式,切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管理常态化,在全国首创移风易俗智能管理系统,对18个乡镇(街道)、264个村(社区)实现全流程管理。长乐区首创“玉芳e站”未成年人综合保护智慧数字平台,以数字赋能司法,依靠线上“督促监护令”机制,让司法保护融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和政府保护,形成合力,平台入围2021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长乐区建设在线监督餐饮企业的“阳光餐饮”平台,强化食品安全监督机制,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截至2023年已有695家网络餐饮店接入平台。
3.经济数字化转型实现新突破
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承办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分论坛、中国人工智能大会、第三届中国短视频大会等活动,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新入驻企业91家,总入驻企业近1000家,入选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域创新企业10家,现有超1000家企业、14000台设备“上云上平台”。2023年列入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项目28个,总投资超47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福建联通工业互联网平台、长乐区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项目建成,长乐区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辅布司APP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名单,游龙大数据产业园、均和云谷·滨海科创等项目竣工投用,网龙数字出口服务基地等17个数字产业项目持续推进,数字经济规模达750亿元。
坚持创新驱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8家,2023年认定省“独角兽”“未来独角兽”“瞪羚”企业1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6家。拥有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级1家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级11家、省级25家、市级3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65家。永荣锦江获评中国专利优秀奖,网龙网络连续十年入选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前百家企业。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福建分院、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福建分中心、数字中国服务联盟生态总部等成功落户,省大数据集团总部顺利落地,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健康医疗数商总部基地挂牌成立。福建大数据交易所在长乐挂牌运营,目前已签约数商200多家,服务数商超500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产值超百亿元。
4.社会数字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聚焦省级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加大民生事业投入,用数字化普惠便捷居民生活,截至2023年,建成百户村智慧乡村平台、智慧(东湖)社区信息管理平台,建成滨海新城智慧体育公园,建成28个长者食堂,现有养老床位6884张,形成长者食堂、数智养老、医养结合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改革成果。持续加大校园硬件投入,充分利用运营商电视网络平台以及钉钉等软件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并通过钉钉进行教育局本级横向业务审批以及与校方纵向管理及沟通,推动数字化教育走深走实。
5.生态环境数字化保护得到新提升
聚焦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持续实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四大工程。全省首个智慧能源纺织(华港纺织)工业园区、零碳数字化(漳港)供电所建成投用。整治散乱污企业(场所)185家。创建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1个、福建省森林村庄18个、国家森林乡村4个,全年空气优良率居全市前列。推出福建省首个线上“智慧巡滩”管理平台,填补了全省海湾领域智慧管理的空白,成功入选全国8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推荐名单),“美丽海湾”建设成效持续巩固。建成长乐区“智慧水利”平台,构建“水面无人船系统监测、河岸护河队常态巡查、空中无人机精准拍摄”的“水陆空”河湖巡查体系,加快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水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智慧河湖系统,构建河湖监管一张网,水域治理一盘棋,提升河湖管理一体化协同能力。
(二)存在问题
1.区域数字化建设规划更新速度较慢
长乐区于2017年进行智慧城市顶层规划,但更新迭代未跟上省市规划速度,亟须更新完善数字长乐的总体规划,落实建设目标,明确分阶段实施任务,并明确运营主体,压实主体责任,明确工作规范,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规则,切实防范化解各种风险隐患,进而稳步推进数字长乐建设。
2.政府内部行政协同水平不高
各部门系统联通不畅,特别是基层工作人员重复录入填报、部门间办事反复跑动等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各部门信息化“纵强横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部门间业务流程与办公协同能力不足,缺少平台集约化建设,业务壁垒仍未完全打破。
3.数据壁垒问题明显
长乐区数字化建设虽取得一定成效,但缺乏数据汇聚共享运行机制,导致系统间数据无法互通,跨层级数据回流不及时,质量无法保障,数据共享困难,数据壁垒问题明显。
4.数据开放应用与运营能力有待提高
长乐区数据资源的价值未得到充分开发,IDC机房利用率约65%左右,算力资源利用率仍有进步空间。数据的利用率低,大数据支撑和改善政府决策的作用有待提升。数据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力度需进一步加强,数据流动和交易机制不够健全,全域场景数据资源开发应用与资产化运营仍需进一步探索。
5.本地数字技术力量运用不到位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熟练掌握数字化技术应用龙头企业下沉,将数字化技术与各行各业的业务紧密融合,持续优化运营,才能帮助各行各业提升传统动能,培育新动能。因本地数据基础薄弱,长乐区现有福建省大数据集团、通信运营商等一流的数智化服务提供商,未能在数字长乐建设中有效发挥本地龙头企业创新能力与技术支撑能力,数字化融合应用场景合作开发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制造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按照数字福建、数字福州建设要求,主动融入和服务“数字新区”建设,着力构建“一核三区全域滨海”格局,以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提升治理能力和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新一代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融合创新为主线,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到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全力发展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培育富有活力的数字经济,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为全区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做好长乐区数字化发展顶层设计,全面统筹,合理规划,明确目标,分步实施。统一思想,切实推进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凝心聚力,确保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数字长乐的建设任务。
2.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积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数字长乐建设推进模式。加强政企协作,探索多元化建设运营模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鼓励社会组织和群众积极参与,人财物多方汇聚,合力共建数字长乐。
3.资源整合,共享开放。坚持集约、共享、开放的建设理念,推动“数字新区”与“数字长乐”工作融合发展,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部门数据开放和共享,引导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的融合利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数据资源利用水平。
4.健全体系,安全可控。适应物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发展新趋势,坚持网络安全和数字化一体两翼协调发展,不断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切实加强重点领域、重要行业和重要系统的数字安全,确保数字长乐建设可管可控。
5.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等与农业、工业、文化、旅游等产业的有机结合。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深入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三、发展目标
(一)2035年远景目标
到2035年,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全面实现数字化赋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不断提高服务效率。汇聚海量高频的流通数据,数据资源要素潜力全面激发,具备强大持续的数字创新活力,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持续提升。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二)2028年战略目标
顺应“数字福建”与“数字福州”的发展要求,紧扣长乐区“十四五”规划开展数字化建设。到2028年,“数字长乐”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提升,以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为核心的“数字长乐”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区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在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政府治理等领域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示范工程和项目。扎实推进数字长乐建设,将长乐区建设成全省数字场景应用第一区,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重要窗口,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长乐篇章。
1.数字基础设施泛在互联。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光纤入户水平明显提升,5G网络实现城乡深度覆盖和重点村庄覆盖,5G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智慧园区等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5G应用典型案例,形成以应用带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的互动格局。建成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先进数字化基础设施。
2.数字政府高效协同运行。数字化技术在政务各领域普及应用,对政府科学决策、精准服务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政府部门社会治理协同联动能力和民生“一站式”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协同”全面推行,政府科学决策、协同联动、精细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3.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数字经济引领作用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成一批智能车间、智慧工厂,打造一批“智慧赋能”企业。智慧农业、智慧物流、电子商务、双招双引发展迅速,形成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4.数字社会服务普惠便捷。医疗、教育、养老、扶贫等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高效便捷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社会服务普惠宜居,智慧生活初具雏形,数字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前列,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5.数字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水利、林业、国土、气象等生态智慧监管建设不断深化,运用数字化监管手段,不断加大监测感知力度和效能,实现数字技术应用的全面深化,以数字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6.数字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治安防控、安全生产、医教文卫等公共安全领域信息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建成全区安全监控“一张网”,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覆盖率、联网率达到100%。重要领域数字系统整体安全可控,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数字安全保障能力基本形成。
表2-1 “数字长乐”建设主要指标
序号 |
类型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23年 基期 |
2028年 目标 |
分年度 目标 |
1 |
数字政府 |
区级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可办率 |
% |
52.75 |
70 |
年均提高3.6个百分点以上 |
2 |
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一趟不用跑”比例 |
% |
70.65 |
90 |
年均增长3.87个百分点 |
|
3 |
政务数据汇聚量 |
亿条 |
0.83 |
1.83 |
年均提高0.2亿条 |
|
4 |
数字经济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 |
62.5 |
65.5 |
年均提高0.6个百分点 |
5 |
上云上平台企业 |
家 |
1000 |
1200 |
年均增加40家 |
|
6 |
省级以上智能制造工厂数量 |
家 |
2 |
5 |
/ |
|
7 |
农业生产信息化率 |
% |
35 |
45 |
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 |
|
8 |
创新能力 |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R&D/GDP) |
% |
2.87 |
3.7左右 |
/ |
9 |
新型基础设施 |
5G用户普及率 |
% |
50 |
90 |
年均提高8个百分点 |
10 |
IPv6活跃用户数 |
万户 |
49.4 |
54.4 |
年均增长1万户 |
|
11 |
千兆宽带家庭普及率 |
% |
38.2 |
63.2 |
年均提高5个百分点 |
|
12 |
物联网终端用户数 |
万个 |
90 |
200 |
年均增长17%以上 |
|
13 |
人工智能算力 |
P |
230 |
>10000 |
/ |
四、总体架构
图2-1 “数字长乐”总体架构图
“数字长乐”的建设从层次结构上,可划分为应用层、中枢层、基础设施层以及标准规范体系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是“数字长乐”建设的物理基础,包括网络基础设备、感知基础设备、互联网、政务网、长乐区专属云等。通过构建泛在连接、全面感知、云网融合于一体的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为数字长乐建设运行提供网络传输、计算存储和感知监测等基础支撑。
中枢层:中枢层统筹建设AI平台、物联网平台、CIM平台、数据平台等通用平台,对下层的城市资源进行统一接入和监管,为上层城市应用提供支撑,实现各委办局、各行业系统底层互联互通、业务无缝集成,同时解决各条线重复建设、分散建设、互相独立的问题,有效降低应用服务开发、对接和运维成本。
应用层:应用层依托基础设施层和中枢层,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政府、经济、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提供数字化转型驱动。数字政府将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与社会治理,使管理效率不断提升,治理模式持续优化。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数字产业的优势,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赋能三大产业转型升级,催生经济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数字社会将信息化技术深入到教育、医疗、养老、乡村振兴等民生相关领域,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生活。数字生态文明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生态环境、水利、林业等领域的智慧化监管和治理水平,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保障体系:保障体系包括标准规范体系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确保“数字长乐”连续、安全、可靠运行。探索建立支撑数字长乐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编制包括基础设施、技术应用、数据资源等在内的标准规范体系;遵循国家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支撑“数字长乐”建设、运行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从制度建设、软硬件基础设施、数字安全、监测机制、监管体系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数字长乐”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满足当前和长期的安全业务发展需求。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夯实数字长乐的建设基础
(一)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适度超前、按需部署”的原则,大力推进5G网络规模化部署,加快推进5G基站建设,着力实施5G应用创新工程。加快城镇千兆光网部署,按需推动千兆光纤宽带逐步向有条件的行政村延伸,推进光纤部署进一步下沉。全面部署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推动完成移动物联网IPv6改造,强化基于IPv6网络的终端协同创新发展,提升网络基础设施IPv6服务能力,逐步实现政府门户网站、商业网站、应用、终端等全面支持IPv6。(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直有关单位、各通信运营商)
(二)全面构建泛在感知网络
加快推进物联网感知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建设覆盖全域感知体系,广泛部署自动感知终端,探索公共感知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满足城市治理、应急管理、环境监测、公共安全等领域物联网感知监测需求。推动主城区、重点区域NB-IOT深度覆盖,推进路灯、停车位、井盖、电表、水表、燃气表等公共设施的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加快推进感知系统在工业、农业、交通、物流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应用,重点打造物联网应用服务运营平台,推出一批物联网创新应用场景和示范项目。支持鸿蒙生态在生产、生活、生态中加快布局,提升城市“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感知能力。(责任单位:区直有关单位、各乡镇(街道)、各通信运营商)
(三)持续提升政务云服务能力
优化云资源服务水平,推进长乐区专属云的集约化、规模化、国产化升级改造。提升长乐区专属云利用率,推进云资源统筹管理、高效提供、集约使用,促进政务应用敏捷开发、快速部署,为我区信息化项目提供有力支撑。深化长乐区专属云安全建设,建立以密码为核心的云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安全密码应用。建立健全长乐区专属云运营管理制度,持续优化业务上云、资源调配、安全保障等服务流程,打造看得见的价值。(责任单位:区智慧中心、区直有关单位、区产投集团)
专栏1 政务“一朵云”建设工程 |
深化长乐区专属云建设:构建以长乐区专属云为基础的“物理分布、逻辑集中、分级管理”的全区政务“一朵云”,为长乐区党政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提供云计算、云存储、云安全及数据共享开放等服务。建立以密码为核心的云安全保障体系,实现终端安全密码应用、网络接入安全密码应用、云平台及业务密码应用、云安全管理密码应用,为上云业务系统提供集约、高效、便捷的云密码服务。 |
构建行业大模型服务平台,提供从数据管理、数据接入、数据开发、大模型评估、大模型调优、大模型上架的全链路流程,从而加速人工智能产品孵化。建设面向政府和智慧城市的行业大模型,用人工智能赋能数字政府,优化政府服务、助力政府决策和提升行政效率。同时促进人工智能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领域的应用。打造集成化环境,促进了资源的共享和复用,助力社会智能、高效发展,推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集成及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新业态。
统筹布局算力基础设施。推进数据中心资源规模化集聚,积极争取国家级大数据资源汇聚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推进港数闽存、港数闽算业务落地实施,实现闽港合作共赢。做大做强大型互联网企业区域性数据中心,推进中国移动(福建福州)数据中心、中国电信东南信息园、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科技园建设。推动福建省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扩容、推进福州新区人工智能算力中心、腾讯云AI智算中心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区算力水平。(责任单位:区数据管理局、区智慧中心、区直有关单位、区产投大数据公司)
专栏2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
推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以规模化、集约化布局建设10000P规模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立算力共享平台,提供算力服务、数据服务和智能服务,助力“港数闽算”等国家大型工程,深度赋能行业数智化转型。一期将在2024年建成2000P规模智能算力集群,建设智能算力通用平台、AI增强能力平台、安全体系建设、基础设施智慧管理平台等,促进孵化和吸引全国从事人工智能应用研发和大模型训练的团队和企业落地,形成规模化人工智能新产业集群,推动我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
按照“共性统筹,集约建设”的原则,以各领域技术和业务共性需求为牵引,福州新区与长乐区共建共享,统筹建设技术中台和业务中台,为上层应用创新和产业转型提供共性支撑。推进各委办局、各行业系统底层互联互通、业务无缝集成,同时解决各条线重复建设、分散建设、互相独立的问题,有效降低应用服务开发、对接和运维成本。(责任单位:区智慧中心、区直有关单位、区产投大数据公司)
1.AI平台
建设按需使用的人工智能平台,为各业务领域智慧赋能提供模型构建、感知智能、决策智能、认知智能、行为智能等共性支撑。着力推进政务大模型技术的应用,探索政务咨询、辅助办理、城市治理、机关运行、辅助决策等不同应用场景中大模型的运用落地,为不同业务部门的智慧化应用提供人工智能算法等能力支撑,满足城市管理者和社会公众的智慧化服务需求。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范围的拓展,提升模型泛化能力,加速人工智能应用的创新,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打造符合实际需求的场景应用新范式,高效赋能数字长乐建设。
2.物联网平台
建设物联网平台,参照国家、省、市相关标准,构建全区统一的物联感知标准体系,建立统一、兼容的接入标准,接入整合、联网汇聚各类物联设备及数据,推动市政基础设施感知终端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统一接入、统一管理。同时加强视频融合赋能能力,利用已建设的视频监控资源,横向拓展视频资源的应用范围,纵向提升视频资源对各部门业务的支撑能力。充分汇聚各委办局各类视频资源,通过点位治理,形成统一的视频数据资源目录,为各委办局提供视频的接入、调用、共享等能力,同时实现对资源的统一运维管理,确保视频资源合法合规授权使用及数据资源的可保护,可追溯。
3.CIM平台
建设CIM平台,整合城市地上地下、室内室外等多维多尺度空间数据和城市感知数据,构建起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有机综合体。打造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资源库,开展城市设施与业务建模,构建城市时空信息分析与挖掘能力,推动城市物理空间数字化和各领域数据、技术、业务深度融合,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的信息化、智能化和智慧化,提升城市空间治理及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4.数据平台
打造数据平台,整合各类政府信息平台以及智慧城市各应用系统,实现政府信息系统与智慧城市公共数据的互联共享。持续开展数据汇聚治理工作,构建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同时,提升数据开发利用能力,通过数据清洗、整合、挖掘和可视化等手段,将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和决策支持,充分释放公共数据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不断提升数据治理能力,确保数据的质量、安全性和合规性。
专栏3 数字底座建设工程 |
共建数字底座:福州新区和长乐区拟共建共享集数据、AI、应用三大中枢为一体的数字底座。数据中枢负责汇聚两区数据,并通过数据治理应用工具及服务,为两区数字化转型、数据资产流通等领域提供支撑。AI中枢通过提供一套数据标注与训练推理工具来打造一批为两区政务提质增效的人工智能应用。应用中枢则是通过引入先进成熟的数字能力,如 CIM(数字孪生)、物联感知、视频汇聚分析、融合通讯、BI工具、AR引擎、低代码开发工具等,为两区打造一个按需取用的“数字能力开放超市”。率先构建城市级“鸿蒙”物联感知生态,加强数字底座与鸿蒙生态的适配。 |
1.推进数据汇聚治理
落实国家、省、市大数据发展战略部署,全面整合各级各部门的政务数据资源,推动区级各部门数据资源逐步向数据平台统一接入汇聚,并与省市建立数据回流机制,加快数据的回流共享,逐步完善区级数据库;鼓励社会企业向政府汇聚自身持有的公共数据,基于统一时空框架完善城市数据资源体系,全面提升数据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为上层业务协同联动夯实数据基础;以“业务数据化,数据服务化”为主线,推行数据资产“目录化”管理,持续开展全区基础库、主题库的数据汇聚和归集,分级分类推动数据资源汇聚治理和集成通联。(责任单位:区数据管理局、区智慧中心、区直有关单位)
2.深化数据共享交换
构建数据共享交换机制,遵循“谁主管、谁提供、谁负责”原则,明确数据提供方和使用方权责,确保数据全面、权责清晰、版本可溯,并基于省市制定的规范要求,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接口提供数据服务,促进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跨主体的高效可信流通利用。结合长乐区发展特色、政务协同要求、企业利用需求和公众生活需要,拓展政府数据共享范围,深化共享内容、强化动态更新,并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和群众办事、应用频次高的数据优先纳入共享范围。(责任单位:区数据管理局、区智慧中心、区直有关单位)
3.拓展数据的开放应用与资产化运营
进一步深化开展数据开放工作,围绕数据资产识别、维护、服务三大环节,构建全流程资产运营体系,从厘清数据资产范围,制定属性描述框架,梳理全量数据,资产化记录数据资源,再到梳理常用资产应用场景,完善资产服务体系,借助数据平台提供数据资产检索、展示、估值、互动等服务的全流程资产运营体系,帮助业务提升数字生产效率,从而实现数据资产化。内部面向数据管理人员,促进低价值数据迭代优化、高价值数据重点推荐、无效数据逐步下降,降低数据储存成本;外部面向数据使用者,将高价值数据资产不断开放和互动,收集数据使用者的需求以持续完善数据资产,输出企业级数据开放目录,促进数据应用。(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数据管理局、区智慧中心、区直有关单位、区产投大数据公司)
专栏4 数据资源管理应用工程 |
建立健全公共数据资源目录:优化完善区级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结合长乐区发展特色,编制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和供水、供电、供气、电信、邮政、交通运输等公用企业数据资源目录。 建设公共数据基础库和主题库:持续开展全区人口、法人、社会信用、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资源库和电子证照等重点资源库的数据汇聚和归集,结合长乐区发展特色,分期分批建设教育、卫生、工业、文化旅游等行业(主题)数据库。 加强公共数据开放共享与开发利用:依法合规、有序开放与民生紧密相关、社会迫切需要、产业发展亟须的重点领域公共数据资源。推动供水、教育、医疗、工业等重点本地行业领域数据开发利用,谋划储备一批“数据要素×”重大工程项目,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动全区医疗数据采集、汇聚与开发利用,基于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流通,实现精准诊疗与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探索纺织行业数据要素场景应用,借助上下游数据的贯通,解决中小企业获客难度大、采购成本高、融资渠道窄等困难。 |
1.强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围绕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持续推动数字技术与政务服务全面深度融合,全面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格局,建设“24小时不打烊”的网上政府。积极融入省、市、区、乡(镇)、村五级贯通的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深化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跑一次”。开展“无证明城市”试点建设,完善可信电子文件库,通过在线开具、数据共享、政府帮代办等方式,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打造服务型政府。加快区级业务应用“一键直达”,推进“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一网通办”,提高涉企政务服务效能,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同,关注企业发展的办事高频服务事项。(责任单位:区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区营商办、区智慧中心、区直有关单位)
2.持续推进政府运行“一网协同”
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积极创新管理服务模式,以内部的“大协同”提高办公工作效率,在现有的市级信创OA系统的基础上,推进我区各级各部门政务办公OA部署使用,构建覆盖区、镇、村、三级统一的组织架构,国产化电子公文交换应用逐步全覆盖,实现多部门协同和扁平化管理。配合建设福州市统一政务移动办公应用平台项目,提供移动办公服务,提升数字化政务能力,逐步形成全区协同办公的“一张网”。(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区智慧中心、区直有关单位、各乡镇(街道))
专栏5 数字政务体系工程 |
建设“e长乐”应用门户(微信小程序):集成全区特色业务应用服务场景,统一应用访问入口,打造数字化公共服务窗口,支撑普通市民“一键登录”,实现业务应用“一键直达”,聚焦普通市民和企业关注的重点领域,提升本地特色服务便捷性。进一步聚焦群众和企业需求集中的领域,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智能化、个性化、高质量的公共便民服务。 建设惠企资金网二期平台:在原有一期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升级,建设长乐区政策库、事项库、标签库、企业库,利用智能标签、智能推荐技术,构建精准匹配规则,实现惠企政策的精准匹配和智能推送。通过优化再造惠企惠民政策申请审批流程,构建“申报零材料、审批零人工、兑现秒到账”的直达模式,实现政府部门对企业诉求的主动发现,提供面向企业的政策指南、政策推荐、惠企政策在线兑付能力,实现惠企政策“免审即享”。 |
以国家标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2部分:管理部件和事件》(GB/T 30428.2-2013)中确定的六大类事件(包括市容环境类、宣传广告类、施工管理类、街面秩序类、突发事件类、其他事件类)和五大类部件(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市容环境设施、园林绿化设施、其他部件)为管理对象,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让城市更干净、更整洁、更有序、更安全,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以构建“一网统管全城、一网统领行业、一网统筹全域”的治理新模式为导向,加快构建长乐区一网统管平台,强化网格赋能,形成基层治理“一张网”,根据各部门治理需求逐步推进各类特色应用的建设,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闭环的数字化治理模式,加强动态感知、风险预警、决策分析、联动指挥等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区委社会工作部、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区住建局、区智慧中心、区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
专栏6 城市管理智慧化工程 |
推进福州新区·长乐区数智融合运营指挥中心建设:以搭建数智融合运营指挥中心为切入点,立足“统、 联、融”定位,构建“1+1+N”总体技术架构。打造“1个数字基座”,是将两区数智资源集约化,实现“一套多用”;建设“1个运营指挥中心”,满足“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转需要;建设“N 个示范应用”,充分对上提供支撑,对下满足一线业务人员使用。以“大、中、小”三屏齐上线为目标,实现大屏览全局,满足领导在指挥中心研判、指挥调度的要求;中屏观细项,满足各层级会商、讨论决策的要求;小屏办事务,满足一线人员办公、开展业务的要求。 打造长乐区一网统管平台:为建设“政府主导、多元参与、体制保障、机制创新”的一体化城市治理新格局,打造长乐区一网统管平台,优化融合基层治理“一张网”,将人、地、物、事、情、组织等要素全部入网,打通城市各治理系统的业务平台、管理全域的实体中心和整合治理力量的协同模式,通过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组织创新,实现一张网络管全城、一个中心管全域、一支队伍管治理,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建设长乐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依托一网统管平台,搭建整体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框架,构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一张网”,对环卫车辆、环卫人员、水域、公厕、生活垃圾、市政和园林等城市管理相关工作的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一体化,完成业务指导、指挥协调、行业应用、公众服务、运行监测、综合评价、决策建议、数据交换、数据汇聚和城市管理驾驶舱等系统建设,对全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工作进行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测预警、监督考核、分析研判和综合评价。 |
1.加强法治公安建设
推进法治长乐建设,加强法治公安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推行执法办案、监督管理、服务保障“一体化”运行机制,打造“规范、高效、安全”的执法办案模式。通过一体化执法办案,加强法制监督管理,确保全面客观、合法有效地收集证据。同时信息化技术也可有效解决监所管理的痛点难点问题,促进监所文明管理,推动建立规范执法为目的的智慧管理体系。通过执法规范化,将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公安机关执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责任单位:区公安局)
2.强化平安城市建设
持续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推进重点单位、复杂场所和农村薄弱地区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努力实现城乡视频监控一体化。不断完善“长乐天网”防控体系,保障现有视频监控系统正常稳定运行,在新建区域增设视频监控和引入智能分析体系建设。
全面开展现有视频监控和后续增设视频监控的统筹管理及提升服务工作,提升视频存储、解析能力,降低“天网”视频故障概率,提升“天网”前端分析感知能力,实现高清化、智能化的视频记录、共享与分析研判,并将视频资源统一汇聚至区级物联网平台,推进视频资源整合共享,实现统一管理、降低成本、提升效用,进一步提高平台的整合度和视频资源的利用率,全面提升公安机关在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和打击犯罪的能力,为建设平安城市保驾护航。(责任单位:区公安局)
专栏7 社会治理智慧化提升工程 |
推进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信息化部分建设:建设含办案中心、案件管理中心、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合成作战中心和服务保障中心“五位一体”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可分为对嫌疑人的流程管控、为办案民警提供的便捷办案辅助、为法制民警提供的智能监督三条业务主线,包括执法办案管控软件、执法办案科技信息专用设施、网络与安全系统、安防系统等功能模块。 推进公安局“智慧监管”信息化建设项目:在长乐区拘留所和看守所进行包括视频监控系统、运维管理系统、安全警戒系统、被监管人员管理系统在内的一系列信息化系统建设。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对在押人员管理的智能化、系统化和规范化,极大地提升了监所的管理效率,有助于提高公安机关的工作质量,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执法工作的满意度。 提升天网视频监控服务能力:新建区增设视频监控,提升视频云存储及解析能力,建设视频传输安全体系,以及原有系统能力提升等建设内容。通过提升改造,以确保整体视频图像正常稳定运行,减少故障发生率,确保更高清的画质与更智能的分析、解析,以及视频传输安全,深化公共区域视频资源的深入应用,完善现有城市治安防控、加强城市管理、交通管理。 |
强化信息化在市场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应用,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利用现有的省市平台,提升联合监管、移动执法及非现场监管支撑能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强药品监管,实现药品从厂家到批发公司再到药店全流程溯源管理,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分层分级包保制度,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用好福州市网格化平台。不断鼓励引导餐饮企业加入“阳光餐饮”平台,提高餐饮企业的覆盖面,并对平台不断升级完善,未来逐步引入监管的智能算法,提升监管的效率与精度。全力构建“企业自律、群众参与、政府监管”的餐饮食品安全社会共建共享共治新模式。(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十一)加强应急智能管理
围绕自然灾害监测、安全生产风险监测、城市安全监测、应急救援现场实时动态监测等应用需求,推进物联感知设施设备部署,实现对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地区和高危行业领域全方位、立体化动态监测。用好现有的省市应急管理相关的信息化系统,满足应急值守、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援等应急管理需求,依托平台实现长乐区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跨部门的应急资源汇聚共享,提高应急监测预警、救援实战、多方联动指挥调度、监管执法和社会动员等能力。(责任单位:区应急管理局)
专栏8 应急防汛工程 |
打造数智水务专题应用:实现福州新区和长乐区涉水业务关键信息的统一汇集、统计分析、实时呈现、态势总览等能力,提供综合、统一的指挥调度决策环境;专题包含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等场景。战时可围绕防汛防台风场景,在指挥中心实现两区统一指挥调度,进行应急处置;平时可围绕日常管理,开展专题场景建设,实现数智水务的数据监测和协同调度。 |
大力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与消防工作融合应用,鼓励行业部门、社会单位主动探索信息化、智能化消防安全监管手段,构建动态感知、智能研判、精准防控的立体化社会火灾防控体系,全面提升社会火灾防控能力和灭火应急救援能力。依托“数字福州”成果,强化消防安全涉及的各类数据资源的汇聚和共享,提高消防监督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落实社会单位的主体责任,切实推动消防技术服务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责任单位:区消防大队)
专栏9 智慧消防建设工程 |
建设智慧消防平台:依托“数字福州”成果,协助推进“1个平台+4项重点”建设。即配合完成市级“智慧消防”子平台建设;推进全区重点场所应用智慧消防系统;推广重点人群安装独立式火灾智能预警装置;强化重点勤务智能指挥系统建设;加强消防救援队伍重点管理,推进“智慧营区”建设。实现信息平台区域火灾风险综合评估、消防监管辅助等功能应用,实现消防安全数据研判和输出,切实推进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发挥数字经济基础优势,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围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I和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加快引进行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以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智能应用、数字文创等为主的数字产业,形成数字产业集聚发展态势。
1.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
依托福米恒美产业园,加快发展新型显示和光电技术,引进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光学膜材料、模切、模组、整机、第三代半导体等项目,打造国内先进光电产业基地。推进东湖“三创园”建设,以科技创新、科研孵化为主导,以高层次创新创造人才(团队)引进为核心,以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5G+互联网等产业为重点,努力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的最优发展环境,打造新兴产业的集聚地。(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发改局、各乡镇(街道))
2.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依托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东南大数据产业园等产业园区,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推进纺织、钢铁、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工业技术软件化,重点发展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管理、智能服务等工业软件,推动长乐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赋能网络安全技术的核心研发能力,研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网络安全产品。系统布局培育壮大数据服务产业,激发区域就业活力。(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发改局、区数据管理局、各乡镇(街道))
专栏10 传统数字产业竞争力提升工程 |
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以恒美偏光片智能工厂、福米科技等龙头企业为牵引,加大AMOLED、MicroLED、3D等新型显示技术创新攻关,强化光学晶体材料、光学镜头、激光器件等环节增链强链,打造国内产业链最完备、产业要素最集中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 深度布局数据服务产业:引进大数据技术服务公司,推动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数据清洗、脱敏脱密等数据服务产业落地,抢占大数据产业发展“新赛道”,激发区域就业新活力。 |
3.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以应用场景释放需求,以需求带动技术,用生态覆盖行业,推动5G、AI、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实施推广5G+、AI+、大数据+、区块链+等创新应用试点示范工程。打造数字经济“新基建+新应用”集成示范区,依托东南大数据产业园等发展大数据科技服务;建设海丝卫星综合服务平台,增强卫星应用赋能和产业优势能力;大力发展智能网联车产业。推进无人驾驶测试基地和实验室建设,深入实施5G车路协同示范应用项目。开展智能网联车商用示范应用、搭建智能网联车交流合作和产业协同平台,建设智能网联车检测实验室。(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数据管理局、区工信局、区直有关单位、各乡镇(街道))
专栏11 未来数字产业培育工程 |
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创新应用:依托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福州创新中心等科研院所,带动智能语音、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与产业新体系融合的“卡脖子”技术创新突破。提升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支撑能力,推动大模型服务平台建设,帮助行业用户和开发者提供强大的模型开发和AI应用开发能力。实施人工智能创新示范行动,优先聚焦工业制造、社会治理、医疗健康等领域,实施一批综合型、标杆性重大应用工程,支持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算法模型的研发和创新,推动大模型、垂直行业模型等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加快培育区块链产业:支持东南大数据产业园等有一定区块链发展基础的园区,建设多种形式的区块链创新发展基地。抓好“区块链+”工作,培育一批“链上民生”“链上金融”“链上健康”等区块链特色应用和标杆产品,重点支持纺织、冶金等传统产业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透明化和高效化,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实施“卫星+”示范应用工程:率先在城市治理、防灾减灾、水资源治理、海洋管理、闽台合作、海丝合作等领域打造一批典型卫星应用,争取落地一批重大科研和商业化项目。持续推进福州达华卫星产业园项目,打造卫星应用研发中心、海洋大数据中心、海联网运营中心、卫星应用成果转化中心、卫星终端高端装配基地等,力争建成国内一流、全球领先的卫星互联网产业基地。 |
4.发展数字文创产业
加快发展网络文学、数字影视、数字音乐、数字动漫、电竞游戏等数字文创产业。引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文创龙头企业。充分利用滨海新城IDC资源,打造云游戏东南算力中心,带动5G云游戏产业联盟领军企业加入滨海新城生态圈。支持本地创新主体建设游戏开发共性技术平台、开源开放创新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游戏引擎研发平台。引导开发搭载长乐文化IP的精品原创游戏,提升本地人物、场景、故事影响力。鼓励本地企业和机构积极参与行业研究,制定电竞场馆建设、运营服务、直转播等规范及电竞赛事体系标准。同时,推进东湖VR小镇、滨海新城网络直播基地建设,培育内容和分发平台,推动VR/AR/MR技术设备研发和产业化。(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区工信局、区发改局、区招商办、各乡镇(街道))
(十四)打造农业数字化发展新模式
坚持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科学布局农业产业发展,依托资源、区位优势,培育发展都市农业,扶持数字农业、品牌农业、休闲农业发展,推进特色现代农业优化提升,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为抓手,围绕让网络成为新农具,让直播成为新业态,让数字成为新农资,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新基建,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数据化和服务在线化,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1.加快发展特色高效智慧农业
围绕水产、果蔬、茶叶、龙眼、食用菌等优势产业。推广应用智慧大棚温控系统、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病虫害预警防护系统等,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动食用菌工厂化、规模化发展,充分应用厂房智慧温控、自动化装袋等技术,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推广智能农机示范应用,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建成不少于2个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以及2个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发挥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平台优势,推广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蔬菜设施大棚优势区、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集中区、畜禽设施化健康养殖示范区、现代规模化设施渔业、设施花卉基地等建设水平。推进鹤上、猴屿、古槐等省级现代蔬菜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市级和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园区建设。推进物联网感知、卫星遥感、地理信息、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深度融合和应用,提升现代农业生产实时监控、精准管理、远程控制和智能决策等能力,建成不少于1个示范性农业科技实验基地。(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
2.提升农业服务和管理信息化水平
依托省市已有农业信息化平台,整合区级现有平台,逐步推进农业基础数据的汇聚共享。整合长乐区土壤、农业政策、科技、市场、生产、经营等各类涉农信息资源,依托长乐区数字乡村平台项目,建设并持续完善“农业农村”应用板块,提供综合性数字化的农业农村“一张图”应用,全面展示农业用地、农机监管、三资监管等农业数据,为区农业农村发展和管理提升提供全面的决策依据。深化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开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分析研判,提升农业信息管理、农业精准生产、农产品产销价格监控等管理服务水平。借助已经建设的福建省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系统,建立“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依托福建省农资信息监管平台,实现双随机抽查、协同监管、联合惩戒等监管可视化职能,推动农业信用评分体系落户,持续推进科学决策和大数据慧治,提高风险预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
3.培育农业数字化新业态
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有效整合相关资源,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电子商务。鼓励特色农产品入驻“云游长乐”线上商城,开展产品网上推介策划,探索建立农产品网络销售机制。发展直播互联网产业基地,推广直播带货等新模式,发展培育一批懂互联网、懂营销的新农人,通过网络直播带动优质农土特产品上量销售,拉动消费助力乡村振兴。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建立产销衔接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文旅局、各乡镇(街道))
(十五)引领数字工业发展新业态
推动“5G+云+AI”在工业制造领域应用,加快工业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工业设备上云“领跑者”计划和“上云用数赋智”行动等,推动工业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支持头部企业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标杆项目,带动全区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1.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
加大工业互联网内外网改造,推广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福州)规模化应用,培育工业互联网APP,协同推进工业互联网生态服务发展,鼓励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助力研发创新、共享制造、运营服务等数字化转型发展。聚焦纺织、钢铁、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加快构建“1+2+3”的工业互联网发展布局,争创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打造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开放供应链资源和市场渠道,输出数据采集、边缘计算、设备连接、生态搭建等能力,与中小企业建立协同创新、合作共赢新模式。(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各乡镇(街道))
2.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工程
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坚持用工业互联网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操作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应用数字技术全方位、全链条赋能传统产业,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转型。鼓励纺织化纤、轻工食品等传统产业实施信息技术升级改造,打造一批智能化工厂、样板车间;加快冶金建材等企业实施节能技改,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构筑智能生产的产业集群,支撑开展各行业的“机器换工”和智能制造样板工厂(车间)示范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各乡镇(街道))
3.推动工业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
结合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临空经济示范区、长乐功能区等工业产业园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园区管理和服务能力,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平台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合运营模式,丰富技术、数据、平台、供应链等要素的服务供给,提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资源共享水平,引导各类要素加快向园区集聚。围绕数字化转型的共性需求,推动共享制造平台在产业集群落地和规模化发展。探索发展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加快产业资源虚拟化集群、平台化运营和网络化协同,构建虚实结合的产业数字化新生态。(责任单位:区工信局、航空城办、各乡镇(街道))
专栏12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程 |
培育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发挥长乐区工业软件基础优势,重点针对纺织、钢铁、冶金、装备制造等优势特色产业建设购销供应链等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系统对接,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和利用。支持永荣控股集团、恒申集团等头部企业进一步完善“工业互联网+5G+边缘计算+大数据+云平台”的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资源、信息数据、产品物料、生产设备和企业员工的全面互通互联。 加快智能工厂建设:鼓励兴航重工、鑫港纺机等行业龙头企业 开展机床、工程机械、纺织机械等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创新,推进工厂车间向集成应用、智慧应用发展,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物流配送、售后服务、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关键业务环节深度整合与智能协同。 |
(十六)建立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新格局
1.创新智慧便捷的数字文旅体验
加快智慧文旅平台建设。以“云游长乐”小程序为基础,打造全区统一的智慧文旅“一张图”平台,集合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以及智慧旅游平台等功能,为游客的出行目的地、出行方式等决策提供有效信息。提升景区智慧化水平。加快推进电子门禁、应急广播、电子票务、充电桩、智慧公厕等景区智慧化系统建设,提升景区的智慧化管理服务水平。适时引入AR导览、数字导游等新技术,提高智慧导览A级旅游景区覆盖率,全面提升游客服务感知,保障游客出行安全。逐步引入“5G云旅游”“云消费”等新模式,开发沉浸式体验型现代化旅游产品。
加快文体场所数字化改造。加快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展馆数字化改造升级,推进“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完善“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网上博物馆”等基础配套设施,搭建统一的文化展馆线上服务平台,提升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的数字化水平。大力发展云展览、云阅读、云视听,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走上“云端”,进入“指尖”。完善数字文化资源供给,加强互联网文化传播和数字文化服务推广。推动公共文化站点数字化升级改造,建立数字文化体验区,显著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智慧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升级改造长乐智慧体育公园、长乐洞江湖公园等一批现代智慧型体育场所,促进智慧体育创新发展。(责任单位:区文旅局)
专栏13 数字文旅工程 |
建设智慧文旅平台:打造长乐区文旅大数据平台。以大数据为支撑,充分挖掘和利用游客消费大数据,实时分析区域旅游需求、监控旅游资源使用均衡度、评估旅游服务体验、加强旅游市场细分和旅游舆情监测、量化文化旅游的经济贡献以及支撑文旅企业发展决策。升级完善“云游长乐”小程序,将其打造成长乐区全域旅游统一入口,为游客展现全区景点“一张图”,提供景区内智能导航、路线规划、主要景区文字和语音讲解等全方位服务,全面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 数字化改造升级文化展馆:对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展馆的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提高文化展馆的数字化服务能力,搭建统一的文化展馆线上服务平台,提供网络直播、信息发布、艺术欣赏(含视频点播)、网上培训、预约、咨询,资源检索,大数据分析等服务项目,并以PC端、微信小程序等形式呈现。统筹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的数字资源,有效整合区、乡镇的文化网格资源,推动文化展馆服务城乡一体化。 |
2.打造便捷高效的数字商贸工程
推进数字技术与传统商贸深度融合,推动数字商业街区打造和基地建设,提升万星广场、十洋国际城、鹤上商贸园、东湖数字小镇等重点商圈。积极推广社交电商、网红经济、直播电商、社群电商等网络营销新模式,发展线下线上结合跨界业务融合模式。支持本地大型连锁商超、大中型百货店、餐饮等零售业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推动经营模式由商品销售向“商品+服务”并重转型,探索智慧服务新场景。推动龙头电商平台差异化发展,拓展“云消费”新场景,推进“无人化服务”等模式。促进电子商务平台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支持电子商务与金融、物流、旅游、教育、健康等领域深度融合,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和企业规模。(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发改局)
3.发展安全可信的科技金融
发展科技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重构风险管理、业务运营和服务模式。审慎规范发展第三方支付、消费金融、网络保险等互联网金融新业态。以滨海新城为重点区域,主动承接省、市金融产业布局,推动金融创新、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抢抓科创板战略机遇,推动企业加快上市、兼并重组,提升有效金融供给。加大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推广工业园区资产按揭贷款等创新服务。拓展“信易+”应用场景,推动金融机构开展“信易贷”业务。依托福州市可信数字身份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网证应用示范场景建设。发挥数字人民币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在行业资金流动融通中开放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助力福州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加快集聚数字人民币产业优质资源和发展要素,充分运用数字人民币试点成果服务实体经济,引导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为长乐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领航区提供有力金融支撑。(责任单位:区金融办、区信用办)
4.构建现代高效的智慧物流体系
建立健全三级物流体系。以加快农村物流双向流通为目标,大力推进“区、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整合乡镇、农村电商服务点资源,以现代信息和物流技术为支撑,打通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双向通道,提升农村快递物流服务效率,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
推进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加快首占营前新区、鹤上商贸物流园规划提升扩展和功能配套完善,以作业自动化、管理数字化、运营智慧化为方向,广泛推广物联网感知技术,加快数字技术和智能化物流装备在园区中的应用,大力推广实时监控、智能感知、电子结算、智能分拨等技术。推动物流园区运营管理数字化,建设物流管理信息平台,面向园区企业、物流企业、服务机构提供资源管理、GIS/移动视频监控等服务,提升线上调度、全流程监测和货物跟踪能力,实现物流信息全程可控。
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以“全链条无脱冷、绿色节能环保、5G物联智配”为标准,引进培育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面向水产、果蔬、茶叶、龙眼、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实际需求,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模式。鼓励物流企业广泛应用温湿度传感设备,建立冷链全程温控信息平台,接入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保障冷链产品质量。(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发改局、区交通运输局、各乡镇(街道))
专栏14 智慧物流工程 |
打造智慧化高标仓及冷链物流平台:以支持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目标,打造一个高效、集约、绿色的冷链物流枢纽平台。建设综合服务门户、生鲜冷链交易平台、生鲜冷链溯源平台、生鲜冷链AI营销平台、智慧园区管理平台等应用平台,实现乡村冷链物流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服务数智化。 |
长乐区依山傍海,水源清洁,海岸线长,海域面积广阔,海洋水质良好,渔业捕捞历史悠久,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地位和地理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建设“海上福州”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运用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海洋渔业的深度融合和发展,聚焦“蓝海经济、智海经济、向海经济”三大领域,促进海洋渔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升级。利用“互联网+”等创新模式,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渔业管理水平,依托省级统建的渔船动态监控管理系统,整合长乐区渔港视频监控系统及终端,安装船舶定位终端设备,加强对船舶渔港的信息化管理,保障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配合建设福州市海洋渔船卫星互联网应用项目,构建海洋信息感知和传输网络系统,对全区渔业管理、海上救助、海洋防灾减灾等工作形成强力支撑。(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四、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
(十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分批推进便民宜居、智能安防等智慧社区试点建设,打造样板工程。依托福州市智慧社区平台,结合长乐区的实际情况,持续拓展面向居民的各项特色应用。推动社区铺设各类物联设备,构建社区全方位物联感知体系,推广社区信息发布屏、自助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施配置。以“先试点,再推广”的步骤推进,以东湖社区为试点,推动数字物业、数字安防、数字消防监测等场景应用,推动物业服务转型升级,实现社区综合管理、应急响应、故障预警等功能。以西关社区为服务模式标杆,打造“一生长乐幸福圈”,丰富社区管理服务功能,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开展全龄友好型社区建设,全面提高社区服务、治理的智慧化水平。(责任单位:区委社会工作部、区住建局、各乡镇(街道))
(十九)推进智慧教育建设
1.完善智慧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配合推进福州市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升级完善,在该平台上整合教育局内部公文流转、业务审批、区级各学校的智慧校园系统管理等功能。根据省市统一规划部署情况,健全智慧校园应用支撑体系,创新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重点完善校园安全环境建设,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提升校园安全,提前对校园霸凌、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及时预警、及时发现,防止事态的发生及扩大。全面推进互联网和多媒体互动教学设备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班的覆盖工作,打造智慧、高效的课堂教学。开展智慧教室创新试点建设,打造VR实验室、创客教室等多种类型的智慧教室。(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2.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
进一步丰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对接福州市教育资源平台,使全区教育资源实现整合、开放、共享,建立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等教育资源库,整合全区各类资源平台,提升教育服务水平。重点推进“互联网+教研”“三个课堂”“双师课堂”建设,向上对接省市优质学校,向下对接乡(镇)基层学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教研、教学共同体,定期开展网络教研、教学活动,打造教育帮扶网络教研、教学模式,解决教育资源不平均的问题,缩小区域和校际教育差距。(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专栏15 智慧教育工程 |
发展数字教育小镇教育科技产业:对智慧教育研究与应用进行信息化改造提升,为教育领域提供信息化创新生产的基础平台,推动教育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转化。通过引入AI、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及装备,推动智能装备制造、软件系统开发和数字资源生产等产业链发展,构建新一代数字教育应用环境。 |
1.完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
持续推进“三医联动”改革,进一步建立和优化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模式。依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建立基层首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创新居民就医模式。推动医院信息化升级改造、国密平台建设,鼓励长乐区人民医院、长乐区第二医院、长乐区中医院、长乐区妇幼保健院进一步完善智慧医院信息化建设,优化配置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同时增强医院的管理能力和响应速度。加强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推进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分层级、分区域建设,实现分区分级分类精准防控,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责任单位:区卫健局)
专栏16智慧医疗工程 |
推进医院信息化升级改造、国密平台建设:以医疗质控持续改进和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鼓励长乐区人民医院、长乐区第二医院、长乐区中医院、长乐区妇幼保健院统筹完善智慧医院信息化建设。构建以数据共享、信息互联为核心的移动化、集成化、一体化的精细化医务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提升医院数据安全、优化工作流程、合理利用资源和降低医疗成本,并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
1.优化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供给
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打造“一刻钟智慧养老服务圈”。加快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医养居结合”养老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医养结合服务、社区养老及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居家养老模式落地,开展社区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医疗健康和养老服务。依托福州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汇聚长乐区养老服务的相关数据,满足老人个性化、差异化的养老需求。同时对养老服务商及其从业人员全面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遵循“让失信者受罚,让守信者获益”的原则,推动长乐区养老产业的“良性循环”。(责任单位:区民政局)
专栏17 智慧养老工程 |
深化实施长乐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支持居家养老一键通服务,建立完善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打造智慧长者助餐系统。支持青年助老公益组织成立志愿服务队,开展科技助老公益服务,让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设备、智能应用,真正享受智能化养老服务。 |
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增强基层服务能力、优化服务供给、汇聚志愿服务与公益慈善力量以及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坚持改革创新思维,健全基层社会工作机制,完善以基层社工站为基础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立区县-镇街-村居三级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引入“互联网+社会工作”模式,建设长乐区社会工作智慧管理系统,推动长乐区18个乡镇(街道)社工站数字化转型;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鼓励支持台胞参与“线上+线下”的社工服务实践,促进航台社会工作交流活动。通过对社工进行专业化的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借助人工智能AI技术,提高社工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效能,优化整合基层社会工作服务管理力量,增强社会工作统筹能力和动员能力。(责任单位:区委社会工作部、各乡镇(街道))
专栏18智慧社工工程 |
建设社会工作智慧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将社工团队的服务管理等事项,从传统的人力管理与运作转到“线上”信息化平台进行操作和处理,通过社会工作智慧管理系统实现人员信息一键调取、管理权限一键设置、社会工作服务动态监管。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社会工作服务管理,实现服务实施过程和“线上”服务记录同步进行、服务档案自动分门别类及随时调取、服务数据信息自动统计分析。助力社工站数字化转型,促进业务创新发展,解决异地办公考勤管理、多方协同办公、资源网络化云存储、项目管理规范化等问题。 |
1.加快推进数字道路建设
智能升级交通信号和交通指挥信息网络,推广红绿灯诱导模式。以滨海新城为试点,对交通信号灯进行智能优化,逐步实现城区主要道路红绿灯与摄像头智能联动切换。建设滨海新城AI+智能交通管理平台,对交通流量信息、交通拥堵指数、通行效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展示,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快智能网联汽车道路基础设施建设、5G-V2X车联网示范网络建设,提升车载智能设备、路侧通信设备、道路基础设施和智能管控,实现“便利的人+聪明的车+智慧的路+智能的云”交互协同。(责任单位:区公安局)
2.优化智能交通基础设施
推进长乐区智慧公交管理平台建设,与福州市公交平台对接,建成集调度监控一体的平台,打造公交智慧“一平台”式统一管理运营。应用先进的车路协同及5G技术,试点建立滨海新城的无人公交线路,丰富无人驾驶及车路协同应用场景,深入推进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应用社会化服务。加速充电桩布局,构建车桩相随、布局合理、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高标准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形成示范效应。加快居民区智能充电设施推广建设,充分利用居民区现有配电容量,挖掘低估时段供电能力,最大化满足家庭乘用车充电需求。持续推动停车场智能化改造升级,提供停车互联、预约泊车、无感缴费等便民服务。(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区住建局、区城投公司)
专栏19 智慧交通工程 |
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建设:持续推进高级智能网联路口、基础智能网联路口智慧化改造,扩大道路测试和路网区域,实现自动驾驶公交车、自动驾驶网约车规模化部署,提供产业园区、行政办公园区、人才公寓、机场、文旅常态化运营。打造车路协同云控平台,实现多路段、多区域甚至是城市整体交通状况以及突发事件等多维度信息的全面掌控,为智能网联场景、公众出行场景以及监管业务应用提供数据分析服务的支持。 建设智慧公交管理平台:建设长乐区智慧公交管理平台,向上与福州市公交平台对接,建成长乐区集调度监控一体的公交管理平台,实现智慧公交统一管理运营。通过对公交车辆的实时监控、智能调度和数据分析,提高公交运营效率,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
1.加快乡村数字化建设
按照“区级搭平台、乡级创场景、村级选服务”的思路,遵循轻量化、便捷化、集约化的原则,加快构建集“乡村治理、公共服务、特色产业、安全预警、决策分析”为一体的,平台建成后覆盖全区18个乡镇街道。筑牢数字乡村平台建设基础,构建“数字乡村一张图”。加快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宽带乡村”工程,结合省“农业云131”信息工程,全面推进乡村5G覆盖,发展乡村5G典型创新应用。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乡村数字化发展、提高乡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于活力乡村、美丽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和幸福乡村的美好需求。(责任单位:区委乡村振兴办、区农业农村局、区工信局、区智慧中心、区直有关单位、各乡镇(街道)、各通信运营商、区产投大数据公司)
2.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科学合理规划乡村产业振兴路径,找准发展定位、选对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水产、果蔬、茶叶、龙眼、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着力推进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融合应用,瞄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一批数字农场、数字农业园和数字农业基地。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和境内自然风光,持续推广“农业数字化管理+观光旅游+农业科普教育”的“农业工厂”新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农业“电商拓市”,依托区级数字乡村平台,提升“云游长乐”的电商模块,打造全区电商平台,实现产销精准“云对接”,拓宽农产品上行渠道。(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文旅局、区直有关单位、各乡镇(街道))
专栏20数字乡村建设工程 |
推进区级数字乡村平台建设:按照“区级搭平台、乡级创场景、村级选服务”的思路,遵循轻量化、便捷化、集约化的原则,统筹构建全区数字乡村平台,并为乡村应用提供统一的数据资源和应用支撑,实现数据全面汇聚共享。平台通过建设人居环境积分、乡村文旅、平安乡村、乡村名片、党建引领、事务处置等新业态应用,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文化建设、乡村治理,整体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同时通过汇聚、整合和挖掘多渠道数据价值,直观、实时地向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农业、工业、文旅等产业发展水平区域多维度的横向对比,辅助领导决策支持。 |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践行“两岸一家亲”,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惠台政策,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畅通台湾同胞的诉求渠道,配合建设完善e长乐、e家亲“台胞专区”拓展专区相关政务功能,实现“一窗查询”对台优惠政策,“一窗通办”涉台相关业务。促进两岸之间的信息交流、深化经贸合作、扩大文化交流、推动文化产业合作,并强化民族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提升对台交流质量体量能量,厚植台湾同胞民族认同精神纽带,助力福州市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先行城市。(责任单位:区委台办、各乡镇(街道))
五、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二十六)提升生态环境智慧监管水平
整合完善长乐区已有的在线物联监测设备,实现对大气、水、土壤、固废、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要素的实时监测,全面、客观、及时反映全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支撑,体系化推进碳中和试点示范,逐步建立智慧低碳能源体系,高效管理能源和碳排放,打造“零碳样板”。利用并不断完善“智慧巡滩”管理平台,进行全方位海岸线动态实时监管,形成“地上查+网上管”的海湾领域智慧管理体系,有力促进陆域海域污染协同治理。用好省生态云等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强化数据应用,对生态环境保护决策、管理、预警和执法提供数据支持,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能力。深化与各部门、各行业的协同发展,优化生态资源整合实时数据共享,支撑远程协作执法、环境应急、简化审批流程等业务场景,实现多部门视频会商、应急作战指挥、远程协作巡查等音视频处理的全息协同。(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局)
专栏21 智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
扩展闽江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展示分析平台功能:在已建设完成的福建闽江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展示分析平台基础上,提升平台功能,包括:增加高清视频监控探头及AI物种自动跟踪识别线路,打造全智能水鸟智慧监测试验区;增加若干数据管理模块,实现管理处内部数据整合,以充分发挥数据效益。 |
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强化水利业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进一步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构建水利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持续拓展全区河湖水系、水利工程设施的视频监控监测站点建设,完善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旱灾害、水工程管理活动等在线监测和智能分析能力,实现水利信息感知的全面升级,实现重点感知范围全域覆盖。按需完善智慧水利监测感知体系,补充重点流域水灾害防御、水系联排联调、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水污染监管、河湖健康、水文化宣传等6个业务领域智慧监测,逐步实现以自动监测替代常规人工监测,实现水利信息感知的全面升级,实现重点感知范围全域覆盖。整合现有信息化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提高水利相关业务动态监管水平。加快推进水库、水闸、泵站联合协同调度模式建设,实现风险灾害智能预判、防洪排涝模拟演练、水旱灾害应急预案推送等应用场景落地,最终实现全区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加大水源地建设和保护力度,实施水源地保护范围内污水截流工程,保障饮用水源安全。运用信息化技术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打破传统的城市与农村分割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协调区域内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的关系,以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统筹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达到“全域供水一体化、水务产业一体化、建设管理一体化”,实现城乡供水“同水质、同服务”。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持续推进集城市排水管理、污水处理厂监控、建筑排水监控、工业废水监控为一体的城乡排水全过程智慧化管理体系,全面提高长乐区水资源保障社会经济发展能力。(责任单位:区水利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住建局、区水投集团)
专栏22智慧水利工程 |
推进智慧水利项目(二期)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算据、算法、算力建设为支撑,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聚焦长乐区重点流域水灾害防御、水系联排联调、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水污染监管、河湖健康、水文化宣传等6个业务领域,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全面建成智慧水利业务应用体系、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形成水库、水闸、泵站联合协同调度模式,为实现全区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智慧水务建设:通过新建、扩建、升级改造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整合已有的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借助新一代物联网、云计算、GIS、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从水源的水量、水质情况、水厂水质、供水量、管网流量、压力等运行监控,到管网巡检、设备维修、远传抄表、计费缴费、客户服务、经营管理等业务开展,再到水源污染、管网爆管、末梢水质污染等应急调度管理与快速决策,建立起覆盖全区的现代化水务管控体系,使供水运营更加高效化、生产更加智能化、管理更加精细化、决策更加科学化、服务更加个性化,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的智慧化。 |
加快推动GIS、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和林业管理深度融合发展,以森林防火、资源管理、有害生物防治和野生动植物监测为重点,构建林业天空地联动的监测感知体系,对林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全域监测,实现行业监管的实时性、准确性和高效性。依托福建省智慧林业管理平台,优化整合护林员巡山、无人机巡视等系统数据资源,配合推进林业系统内部数据整合共享,实现全区林业资源监管“一张图”“一套数”“一体化”,实现对全区林业资源进行实时监控、精准定位、精细保护和动态监管。推动林业重点保护地和造林地安装监控摄像头,及时发现并掌握信息变化和发展趋势,实现形势预判和灾害预警,辅助林业资源监管决策。(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二十九)推进自然资源数智化建设
切实履行国家赋予的“两统一”职责,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工作。充分运用新一代GIS、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物联网等技术,规范开展自然资源,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信息化建设,探索构建山、水、林、田、湖、草、城等“全域、全要素、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多规合一”的用途管制数据标准体系。围绕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信息化建设、自然资源和规划综合管理平台升级改造等开展信息模型报建审批、备案和动态监管,与投资项目审批等其他部门业务共享信息,构建基于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城市信息模型和区域信息模型。加快推动福州市、长乐区两级信息化系统数据共享、互通,为自然资源业务、建设项目审批、政务服务、资源监管、分析决策等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规范管控更加科学合理,项目落地更加便捷高效。(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三十)强化气象智慧监测与防汛联动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切实做好防汛救灾气象服务。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强化面向政府的决策服务和信息报告工作,强化与应急管理、水利等部门信息共享和联防联动,紧紧围绕当前防汛救灾工作,强化“1262”精细化城乡气象灾害预警联动机制,强化面向公众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基于现有气象信息化基础设施,依托区数据平台,打通数据共享通道,提升市政服务工作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建设长乐数字化气象防汛指挥联动系统,系统建设完成后融入地方防汛服务平台,建立协同、智能、高效的“气象+行业”城市气象服务体系,以气象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责任单位:区气象局)
专栏23 智慧气象工程 |
建设数字化气象防汛指挥联动系统:面向政府防灾减灾救灾决策的不同需求,深化部门合作,加强灾害联防联动,提升区域气象资料获取及共享能力,推动气象观测数据深度共享和创新应用,以建设数字化气象防汛指挥系统为切入点,实现气象信息同频传输、历史灾害过程对比、三级联防联动、部门服务供给,为防汛指挥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对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建设城市运维气象服务系统:构建长乐区精细化城镇气象灾害预警联动机制,通过为城市运维提供气象信息,实现园林绿化、城市环卫、应急抢险、人员避险等工作的精准指挥与调度,建设长乐区现代化城镇运维气象服务新模式。 |
探索建立支撑“数字长乐”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开展国家和行业标准研究梳理工作,重点梳理包括《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智慧城市信息技术运营指南》《智慧城市术语》《智慧城市SOA标准应用指南》《智慧城市数据融合》等已发布的国标要求,充分衔接省市相关标准规范,探索建立“数字长乐”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在梳理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按照“管用能用”原则,编制完善包括基础设施、技术应用、数据资源等在内的标准规范体系,为各类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平台建设方、应用开发商、专业运营服务商等参与建设的主体提供技术支持与标准规范,确保各级各类网络、数据、平台、应用建设平滑兼容。
基础设施标准:编制数据平台、云平台、统一电子政务网络等标准规范。完善国产软硬件产品集成、系统适配和系统迁移等国产政务云系列标准规范。
应用支撑标准:编制公共基础支撑、应用开发共性组件、应用系统平台接口、应用系统技术要求等标准规范。编制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标准规范。
数据资源标准: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编制数据资源标准规范,完善采集汇聚、数据治理、共享开放、数据安全等标准规范。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加强行业数据元规范建设。完善数据交换信息、信息资源目录、信息资源共享与共享服务等标准规范。建立完善数据治理标准体系,编制数据分类分级、质量管理、脱密脱敏和安全管理等标准及规范性文件。(责任单位:区数据管理局、区工信局、区智慧中心、区直有关单位)
(三十二)强化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遵循国家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技术体系。完善安全基础资源,积极推动安全统一平台搭建,为基础设施安全、应用和数据安全以及新技术应用安全提供立体化的安全技术支撑,提升整体安全防护能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安全运营服务水平,满足当前和长期的安全业务发展需求,全力保障“数字长乐”安全运行。
1.巩固安全基础体系
按照集约建设原则,统一规划建设国产化信息基础设施,以国产化处理器、操作系统为底座,采用国产化服务器、数据库系统、中间件系统等软硬件,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国产化信息基础设施的要求。推进核心安全技术国产化,构建本质安全的网络安全技术能力。确保关键数据和系统安全。积极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网络安全等级保护3.0、信息系统安全运维、网络安全应急处理、数据与系统容灾备份等信息安全建设。探索开展国产软件应用示范工程,加大推广应用国产化信息技术,推进电子公文系统安全可靠应用。(责任单位:区委网信办、区委机要局、区公安局、区数据管理局、区智慧中心、区直有关单位)
2.强化数据安全保护
围绕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通信完整性、通信保密性等方面,完善应用安全体系,保障应用全生命周期安全。加强信息系统的数据资产梳理,定期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全面深入探查数据安全底数。按照不同维度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数据,建立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安全防护框架,基于零信任体系对数据活动进行精细化动态访问保护。探索通过结合多方计算、同态加密等技术,解决数据共享中的隐私保护问题,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强化数据安全监管,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保障公共数据及隐私安全。(责任单位:区委网信办、区数据管理局、区工信局、区智慧中心、区直有关单位)
3.加强安全运行监管
加强网络安全检查,明确保护范围和对象,及时发现隐患、修补漏洞,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重要领域系统防护和管理,加强定级、测评、整改和监督检查。不断完善安全保障体系,持续强化网络安全与信息保密技术措施,推动网络安全和信息保密手段建设与平台建设同步配套发展,确保各类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责任单位:区委网信办、区工信局、区公安局、区数据管理局、区智慧中心、区直有关单位)
4.提升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数据平台实时监控系统,强化平台边界流量管控能力,提升安全接入方面的安全水平。加强党政机关网络安全岗位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网络安全理论和操作水平,提升全区网络防御水平,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强化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应对处置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逐步加快网络综合治理的决策部署,种好网络安全“责任田”,切实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区委网信办、区数据管理局、区工信局、区智慧中心、区直有关单位)
第四章 实施步骤
“数字长乐”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立足“数字长乐”建设现状,以重点任务建设为抓手,按照“强化基础,急用先行”“示范引领,融合创新”“深化应用,打造标杆”三个阶段推进实施。
一、第一阶段(2024—2025年)强化基础,急用先行
(一)建设内容
以“框架性、紧迫性、重要性”为选择维度,围绕基础设施层、中枢层以及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刚性需求和民生领域短板,优先建设一批共性基础支撑项目和重点领域标杆项目。
基础设施层方面,部署智能化、网络化感知基础设施,大幅提高公用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优化升级云计算基础设施,推进智能算力集群建设,深化长乐区专属云建设,全面夯实数字长乐基础设施。
中枢层方面,与福州新区共建共享数字底座,建设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夯实数据基础支撑,完善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和数据治理体系;结合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对市政基础设施感知终端集中管理、集约利用,加强视频融合赋能能力。
应用方面,加强系统整合和业务协同,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建成数字乡村平台,赋能全域乡村数字化转型;强化社会治理创新,推进“智慧监管”信息化建设、天网视频监控纳入管理及提升服务、区公安局执法办案中心等项目建设;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加快一网统管平台、惠企资金网二期等平台建设;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启动数字化气象防汛指挥联动系统、智慧水利(二期)平台等项目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第二医院等医院智慧化升级项目;持续深化政务数据高水平共享交换、公共数据开放利用和政企数据互通共享;重点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智能工厂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二)预期目标
数字底座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初步形成长乐区数据汇聚和治理体系,数据质量得到提升;重点领域示范项目建设初显成效,显著提升城市服务和治理效率;驱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生产效能和核心竞争力。
二、第二阶段(2026—2027年)示范引领,融合创新
(一)建设内容
以“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为突破,聚力打造有亮点、有特色、有看点的数字应用,构建极具特色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应用场景,持续推进各领域数字变革创新。
基础设施层方面,全方位完善智能化、网络化感知基础设施泛在部署,大幅提高公用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
中枢层方面,推进CIM平台与AI平台的构建与部署,形成区级统一空间底座,支撑各行业领域信息与空间的融合汇聚,逐步构建丰富多元的“CIM+”应用体系,综合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模型,增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持续完善数据平台,强化数据资源整合利用。
应用方面,加强“水美长乐”建设,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智慧水务等项目;坚持“文旅+”和“+文旅”,建设智慧文旅等平台;强化气象监测预警,启动城市运维气象服务系统项目,全面升级和完善各领域智慧化应用;探索数据资源确权、流通、资产化运营流程,推进数据要素资源高效有序流通和深度开发利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以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智能应用、数字文创等为主的数字产业。
(二)预期目标
数字底座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以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为核心的“数字长乐”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高;发展以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智能应用等为主的数字产业,形成数字产业集聚发展态势。
三、第三阶段(2028年)深化应用,打造标杆
(一)建设内容
以“深层次、全面性、标杆性”为导向,以建设全省数字场景应用第一区为目标,深化民生服务、城市治理、生态宜居、产业经济等领域已建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服务发展,推动“数字长乐”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根据“数字福建”与“数字福州”的发展要求,结合本次规划内容,以及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深入,在基础设施和中枢层能力平台基本完成建设的基础上,建设智慧消防平台、智慧公交管理平台、文化展馆数字化改造升级等项目。大力促进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需求的有机衔接,不断地对“数字长乐”建设进行迭代升级与深化发展,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创新融合应用和业务协同,为经济赋能、为民生提质、为治理增效,打造全国先进的数字区县发展标杆。
(二)预期目标
初步建成数字基础设施泛在互联、数字政府高效协同运行、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数字社会服务普惠便捷、数字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数字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的全省数字场景应用第一区。全区数据流通环境明显改善,社会企业向政府汇聚自身持有的公共数据的机制基本形成,公共数据资源有序开发开放与流通使用的良好生态基本构建。数据资源价值进一步释放,充分赋能产业升级和创新。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
长乐区政府已经出台《福州市长乐区推进数字长乐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为数字长乐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其中规定:长乐区智慧中心受区数据管理局全权委托,为推进数字长乐一体化建设的区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数字长乐”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评估立项、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区财政局为预算管理部门,为“数字长乐”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及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工作。各需求部门提出本单位的信息化使用需求,开展本单位的方案编制,参与项目建设运营全过程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区产投大数据公司为“数字长乐”项目的主要实施单位,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等工作。各责任部门各尽其责,统筹协调解决“数字长乐”创新发展中的重大事项、重大问题。针对全区数据“横向拉通、纵向贯通”问题,按照全区“一盘棋”的发展思路,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全区数据汇聚共享机制。
建立长乐区“数字长乐”发展专家咨询制度,对接“数字福建”“数字福州”专家库,聘请学术界和科研机构的权威专家学者,组建“数字长乐”建设专家委员会,在重大事项决议等环节的论证审议中,提供有力的“外脑”支撑,确保数字长乐项目建设的高标准。建立数字长乐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分析研究数字长乐工作发展情况,部署重点工作,合力推进数字长乐发展。各单位加快制定数字长乐领域、新业态、新模式相关统计标准、明确统计口径,持续跟踪完善全区数字长乐重点项目库,实现重点项目应统尽统。
二、强化资金保障
根据《福州市长乐区推进数字长乐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统筹整合区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财政资金支持数字长乐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级财政资金支持,申请专项债及鼓励各类政府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数字长乐建设。做好数字长乐信息化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管工作,由区智慧中心牵头,区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配合,对资金安全、资金有效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持续推动以财政性资金引导、金融机构融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等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做好信息化建设和运营的资金保障。正确处理非经营性项目、经营性项目和准经营性项目的关系,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对于公益性强、投资回报低、周期性长的项目,以政府为主体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对于有良好投资回报的项目,加强引导支持,同时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多元化组合投入、相互竞争的建设运营长效机制。
三、强化人才保障
加大政府数字化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完善各部门数字化人才配备,健全机关数字化人才的职业发展体系。加大业务人员数字化培训力度,促进数字化工作方式与基层传统工作模式融合。注重党政领导干部的信息化能力和数字素养培养,加强数字治理行政文化建设。落实好数字长乐人才引进和激励各项政策,加快《“好年华 聚福州”长乐区人才住房保障办法实施细则》的精准落地,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多元化住房保障,让人才在长乐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进一步从生活补贴、科研创新扶持、人才评价与激励等方面入手,制定更加具有本地特色、针对性和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措施,“多管齐下”留人才。依托福建省内高校、科研机构及培训机构等,制定数字长乐人才培养计划和工作方案,积极引进与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吸引长乐籍大学生回乡就业,对于回乡就业科技人才提供专用科研启动经费。大力鼓励企业引进各类数字经济战略创新型人才,支持企业开设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培养青年人才。加快本地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动专业和学科调整,培养具备一定大数据思维和能力、熟悉工业发展模式流程的跨界人才。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完善数字长乐相关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机制,探索实施人才入股、技术入股,充分调动企业家、专家学者、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强化监督机制
以《福州市长乐区推进数字长乐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为指引,健全实施“数字长乐”监督考核机制。强化项目全流程监管、产品服务质量监管、数字化信息化专项资金使用监管和数据安全监管。
组织各部门按照“数字长乐”重点建设任务,梳理分解目标,精准量化考评。推进数字长乐重大项目建设动态考核,将重大项目建设落实情况、项目应用效果评估纳入部门绩效考核范畴。定期检查项目的规划、方案、年度计划落实及项目建成应用情况,量化评估项目应用成效。结合年度建设绩效考核结果,落实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相挂钩机制。
加强社会监督,多渠道邀请群众作为数字长乐建设体验官,检验建设成果,评价建设成效。健全重大项目实施情况公开机制、社会监督机制和公众评议机制,让社会公众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监督活动。
五、强化社会参与
增强全社会对“数字长乐”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开设“数字长乐发展”专栏,利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各类新闻媒体拓展宣传渠道,加强政策解读,提升领导干部、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认知和实践能力,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深化“放管服”改革,适当放宽数字化建设的准入条件,简化涉企行政事项审批,优化营商环境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数字长乐建设中来。鼓励企业创新,着力消除影响新业态发展的壁垒。围绕新业态开展精准招商,培育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实施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强化网络知识产权执法,严厉打击各种网络侵权行为,加大对新业态新模式等创新成果保护力度。支持社会各界在长乐区举办“数字长乐”相关领域展览、论坛和会议,积极营造关心、支持和参与数字长乐建设的良好氛围。
附件1:“数字长乐”重点信息化建设任务一览表
序号 |
发展 方向 |
工程 类别 |
任务名称 |
重点内容 |
资金 来源 |
责任 单位 |
1 |
基础设施 |
专栏1 政务“一朵云”建设工程 |
深化长乐区专属云建设 |
构建以长乐区专属云为基础的“物理分布、逻辑集中、分级管理”的全区政务“一朵云”,为长乐区党政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提供云计算、云存储、云安全及数据共享开放等服务。建立以密码为核心的云安全保障体系,实现终端安全密码应用、网络接入安全密码应用、云平台及业务密码应用、云安全管理密码应用,为上云业务系统提供集约、高效、便捷的云密码服务。 |
长乐区财政资金 |
区智慧中心、区直有关单位、区产投集团 |
2 |
专栏2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
推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 |
以规模化、集约化布局建设10000P规模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立算力共享平台,提供算力服务、数据服务和智能服务,助力“港数闽算”等国家大型工程,深度赋能行业数智化转型。一期将在2024年建成2000P规模智能算力集群,建设智能算力通用平台、AI增强能力平台、安全体系建设、基础设施智慧管理平台等,促进孵化和吸引全国从事人工智能应用研发和大模型训练的团队和企业落地,形成规模化人工智能新产业集群,推动我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
企业投资 |
区工信局、区发改局、相关企业 |
|
3 |
专栏3 数字底座建设工程 |
共建数字底座 |
福州新区和长乐区拟共建共享集数据、AI、应用三大中枢为一体的数字底座。数据中枢负责汇聚两区数据,并通过数据治理应用工具及服务,为两区数字化转型、数据资产流通等领域提供支撑。AI中枢通过提供一套数据标注与训练推理工具来打造一批为两区政务提质增效的人工智能应用。应用中枢则是通过引入先进成熟的数字能力,如CIM(数字孪生)、物联感知、视频汇聚分析、融合通讯、BI工具、AR引擎、低代码开发工具等,为两区打造一个按需取用的“数字能力开放超市”。率先构建城市级“鸿蒙”物联感知生态,加强数字底座与鸿蒙生态的适配。 |
新区专项债 |
两区数智融合工作专班 |
|
4 |
专栏4 数据资源管理应用工程 |
建立健全公共数据资源目录 |
优化完善市级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结合长乐区发展特色,编制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和供水、供电、供气、电信、邮政、交通运输等公用企业数据资源目录。 |
长乐区财政资金 |
区数据管理局、区智慧中心、区直有关单位、区产投大数据公司 |
|
5 |
建设公共数据基础库和主题库 |
持续开展全区人口、法人、社会信用、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资源库和电子证照等重点资源库的数据汇聚和归集,结合长乐区发展特色,分期分批建设教育、卫生、工业、文化旅游等行业(主题)数据库。 |
长乐区财政资金 |
区数据管理局、区智慧中心、区直有关单位、区产投大数据公司 |
||
6 |
加强公共数据开放共享与开发利用 |
依法合规、有序开放与民生紧密相关、社会迫切需要、产业发展亟须的重点领域公共数据资源。推动供水、教育、医疗、工业等重点本地行业领域数据开发利用,谋划储备一批“数据要素×”重大工程项目,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动全区医疗数据采集、汇聚与开发利用,基于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流通,实现精准诊疗与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探索纺织行业数据要素场景应用,借助上下游数据的贯通,解决中小企业获客难度大、采购成本高、融资渠道窄等困难。 |
财政资金及企业投资等多种方式 |
区发改局、区数据管理局、区智慧中心、区直有关单位、区产投大数据公司 |
||
7 |
数字政府 |
专栏5 数字政务体系工程 |
建设“e长乐”应用门户(微信小程序) |
集成全区特色业务应用服务场景,统一应用访问入口,打造数字化公共服务窗口,支撑普通市民“一键登录”,实现业务应用“一键直达”,聚焦普通市民和企业关注的重点领域,提升本地特色服务便捷性。进一步聚焦群众和企业需求集中的领域,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智能化、个性化、高质量的公共便民服务。 |
长乐区专项债 |
区智慧中心、区直有关单位、各乡镇(街道) |
8 |
建设惠企资金网二期平台 |
在原有一期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升级,建设长乐区政策库、事项库、标签库、企业库,利用智能标签、智能推荐技术,构建精准匹配规则,实现惠企政策的精准匹配和智能推送。通过优化再造惠企惠民政策申请审批流程,构建“申报零材料、审批零人工、兑现秒到账”的直达模式,实现政府部门对企业诉求的主动发现、提供面向企业的政策指南、政策推荐、惠企政策在线兑付能力,实现惠企政策“免审即享”。 |
长乐区专项债 |
区营商办、区发改局、区工信局、区商务局、区财政局、区住建局、区文旅局、区审计局、区统计局、区税务局、区产投大数据公司 |
||
9 |
专栏6 城市管理智慧化工程 |
推进福州新区·长乐区数智融合运营指挥中心建设 |
以搭建数智融合运营指挥中心为切入点,立足“统、 联、融”定位,构建“1+1+N”总体技术架构。打造“1个数字基座”,是将两区数智资源集约化,实现“一套多用”;建设“1个运营指挥中心”,满足“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转需要;建设“N 个示范应用”,充分对上提供支撑,对下满足一线业务人员使用。项目以“大、中、小”三屏齐上线为目标,实现大屏览全局,满足领导在指挥中心研判、指挥调度的要求;中屏观细项,满足各层级会商、讨论决策的要求;小屏办事务,满足一线人员办公、开展业务的要求。 |
福州新区专项债 |
两区数智融合工作专班 |
|
10 |
打造长乐区一网统管平台 |
建设“政府主导、多元参与、体制保障、机制创新”的一体化城市治理新格局,打造长乐区一网统管平台,优化融合基层治理“一张网”,将人、地、物、事、情、组织等要素全部入网,打通城市各治理系统的业务平台、管理全域的实体中心和整合治理力量的协同模式,通过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组织创新,实现一张网络管全城、一个中心管全域、一支队伍管治理,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
长乐区专项债 |
区委政法委、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智慧中心、区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区产投大数据公司 |
||
11 |
建设长乐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
依托一网统管平台,搭建整体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框架,构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一张网”,对环卫车辆、环卫人员、水域、公厕、生活垃圾、市政和园林等城市管理相关工作的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一体化,完成业务指导、指挥协调、行业应用、公众服务、运行监测、综合评价、决策建议、数据交换、数据汇聚和城市管理驾驶舱等系统建设,对全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工作进行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测预警、监督考核、分析研判和综合评价。 |
长乐区专项债 |
区城市管理与综合执法局、区住建局、区产投大数据公司 |
||
12 |
专栏7 社会治理智慧化提升工程 |
推进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信息化部分建设 |
建设含办案中心、案件管理中心、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合成作战中心和服务保障中心“五位一体”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可分为对嫌疑人的流程管控、为办案民警提供的便捷办案辅助、为法制民警提供的智能监督三条业务主线,包括执法办案管控软件、执法办案科技信息专用设施、网络与安全系统、安防系统等功能模块。 |
长乐区专项债 |
区公安局、区产投大数据公司 |
|
13 |
推进公安局“智慧监管”信息化建设项目 |
在长乐区拘留所和看守所进行包括视频监控系统、运维管理系统、安全警戒系统、被监管人员管理系统在内的一系列信息化系统建设。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对在押人员管理的智能化、系统化和规范化,极大地提升了监所的管理效率,有助于提高公安机关的工作质量,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执法工作的满意度。 |
长乐区专项债 |
区公安局、区产投大数据公司 |
||
14 |
提升天网视频监控服务能力 |
新建区增设视频监控,提升视频云存储及解析能力,建设视频传输安全体系,以及原有系统能力提升等建设内容。通过提升改造,以确保整体视频图像正常稳定运行,减少故障发生率,确保更高清的画质与更智能的分析、解析,以及视频传输安全,深化公共区域视频资源的深入应用,完善现有城市治安防控、加强城市管理、交通管理。 |
长乐区专项债 |
区公安局、区产投大数据公司 |
||
15 |
专栏8 应急防汛工程 |
打造数智水务专题应用 |
实现福州新区和长乐区涉水业务关键信息的统一汇集、统计分析、实时呈现、态势总览等能力,提供综合、统一的指挥调度决策环境;专题包含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等场景。战时可围绕防汛防台风场景,在指挥中心实现两区统一指挥调度,进行应急处置;平时可围绕日常管理,开展专题场景建设,实现数智水务的数据监测和协同调度。 |
福州新区专项债 |
两区数智融合工作专班 |
|
16 |
专栏9 智慧消防建设工程 |
建设智慧消防平台 |
依托“数字福州”成果,协助推进“1个平台+4项重点”建设。即配合完成市级“智慧消防”子平台建设;推进全区重点场所应用智慧消防系统;推广重点人群安装独立式火灾智能预警装置;强化重点勤务智能指挥系统建设;加强消防救援队伍重点管理,推进“智慧营区”建设。实现信息平台区域火灾风险综合评估、消防监管辅助等功能应用,实现消防安全数据研判和输出,切实推进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长乐区专项债 |
区消防救援大队、区产投大数据公司 |
|
17 |
数字经济 |
专栏10 传统数字产业竞争力提升工程 |
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 |
以恒美偏光片智能工厂、福米科技等龙头企业为牵引,加大AMOLED、MicroLED、3D等新型显示技术创新攻关,强化光学晶体材料、光学镜头、激光器件等环节增链强链,打造国内产业链最完备、产业要素最集中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 |
企业投资 |
区工信局、区发改局、各乡镇(街道)、相关企业 |
18 |
深度布局数据服务产业 |
引进大数据技术服务公司,推动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数据清洗、脱敏脱密等数据服务产业落地,抢占大数据产业发展“新赛道”,激发区域就业新活力。 |
企业投资 |
区数据管理局、区工信局、各乡镇(街道)、相关企业 |
||
19 |
专栏11 未来数字产业培育工程 |
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创新应用 |
依托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福州创新中心等科研院所,带动智能语音、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与产业新体系融合的“卡脖子”技术创新突破。提升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支撑能力,推动大模型服务平台建设,帮助行业用户和开发者提供强大的模型开发和AI应用开发能力。实施人工智能创新示范行动,优先聚焦工业制造、社会治理、医疗健康等领域,实施一批综合型、标杆性重大应用工程,支持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算法模型的研发和创新,推动大模型、垂直行业模型等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
企业投资 |
区发改局、区数据管理局、区工信局、区直有关单位、各乡镇(街道)、相关企业 |
|
20 |
加快培育区块链产业 |
支持东南大数据产业园等有一定区块链发展基础的园区,建设多种形式的区块链创新发展基地。抓好“区块链+”工作,培育一批“链上民生”“链上金融”“链上健康”等区块链特色应用和标杆产品,重点支持纺织、冶金等传统产业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透明化和高效化,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
企业投资 |
区发改局、区工信局、区直有关单位、各乡镇(街道)、相关企业 |
||
21 |
实施“卫星+”示范应用工程 |
率先在城市治理、防灾减灾、水资源治理、海洋管理、闽台合作、海丝合作等领域打造一批典型卫星应用,争取落地一批重大科研和商业化项目。持续推进福州达华卫星产业园项目,打造卫星应用研发中心、海洋大数据中心、海联网运营中心、卫星应用成果转化中心、卫星终端高端装配基地等,力争建成国内一流、全球领先的卫星互联网产业基地。 |
企业投资 |
区发改局、区直有关单位、各乡镇(街道) |
||
22 |
专栏12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程 |
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 |
发挥长乐区工业软件基础优势,重点针对纺织、钢铁、冶金、装备制造等优势特色产业建设购销供应链等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系统对接,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和利用。支持永荣控股集团、恒申集团等头部企业进一步完善“工业互联网+5G+边缘计算+大数据+云平台”的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资源、信息数据、产品物料、生产设备和企业员工的全面互通互联。 |
企业投资 |
区工信局、区发改局、各乡镇(街道)、相关企业 |
|
23 |
加快智能工厂建设 |
鼓励兴航重工、鑫港纺机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机床、工程机械、纺织机械等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创新,推进工厂车间向集成应用、智慧应用发展,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物流配送、售后服务、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关键业务环节深度整合与智能协同。 |
企业投资 |
区工信局、区发改局、各乡镇(街道)、相关企业 |
||
24 |
专栏13 数字文旅工程 |
建设智慧文旅平台 |
打造长乐区文旅大数据平台。以大数据为支撑,充分挖掘和利用游客消费大数据,实时分析区域旅游需求、监控旅游资源使用均衡度、评估旅游服务体验、加强旅游市场细分和旅游舆情监测、量化文化旅游的经济贡献以及支撑文旅企业发展决策。升级完善“云游长乐”小程序,将其打造成长乐区全域旅游统一入口,为游客展现全区景点“一张图”,提供景区内智能导航、路线规划、主要景区文字和语音讲解等全方位服务,全面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 |
财政资金及企业投资 |
区文旅局 |
|
25 |
数字化改造升级文化展馆 |
对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展馆的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提高文化展馆的数字化服务能力,搭建统一的文化展馆线上服务平台,提供网络直播、信息发布、艺术欣赏(含视频点播)、网上培训、预约、咨询,资源检索,大数据分析等服务项目,并以PC端、微信小程序等形式呈现。统筹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的数字资源,有效整合区、乡镇的文化网格资源,推动文化展馆服务城乡一体化。 |
财政资金及企业投资 |
区文旅局 |
||
26 |
专栏14 智慧物流工程 |
打造智慧化高标仓及冷链物流平台 |
以支持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目标,打造一个高效、集约、绿色的冷链物流枢纽平台。建设综合服务门户、生鲜冷链交易平台、生鲜冷链溯源平台、生鲜冷链AI营销平台、智慧园区管理平台等应用平台,实现乡村冷链物流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服务数智化。 |
长乐区专项债 |
区商务局、区发改局、区交通运输局、区产投集团 |
|
27 |
数字社会 |
专栏15 智慧教育工程 |
发展数字教育小镇教育科技产业 |
对智慧教育研究与应用进行信息化改造提升,为教育领域提供信息化创新生产的基础平台,推动教育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转化。通过引入AI、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及装备,推动智能装备制造、软件系统开发和数字资源生产等产业链发展,构建新一代数字教育应用环境。 |
企业投资 |
区发改局、相关企业 |
28 |
专栏16 智慧医疗工程 |
医院信息化升级改造、国密平台建设 |
以医疗质控持续改进和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鼓励长乐区人民医院、长乐区第二医院、长乐区中医院、长乐区妇幼保健院统筹完善智慧医院信息化建设。构建以数据共享、信息互联为核心的移动化、集成化、一体化的精细化医务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提升医院数据安全、优化工作流程、合理利用资源和降低医疗成本,并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
长乐区专项债 |
区卫健局、长乐区人民医院、长乐区第二医院、长乐区中医院、长乐区妇幼保健院 |
|
29 |
专栏17 智慧养老工程 |
深化实施长乐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 |
支持居家养老一键通服务,建立完善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打造智慧长者助餐系统。支持青年助老公益组织成立志愿服务队,开展科技助老公益服务,让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设备、智能应用,真正享受智能化养老服务。 |
财政资金及企业投资等多种方式 |
区民政局、相关企业 |
|
30 |
专栏18 智慧社工工程 |
建设社会工作智慧管理系统 |
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将社工团队的服务管理等事项,从传统的人力管理与运作转到“线上”信息化平台进行操作和处理,通过社会工作智慧管理系统实现人员信息一键调取、管理权限一键设置、社会工作服务动态监管。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社会工作服务管理,实现服务实施过程和“线上”服务记录同步进行、服务档案自动分门别类及随时调取、服务数据信息自动统计分析。助力社工站数字化转型,促进业务创新发展,解决异地办公考勤管理、多方协同办公、资源网络化云存储、项目管理规范化等问题。 |
长乐区专项债 |
区委社会工作部、各乡镇(街道)、区产投大数据公司 |
|
31 |
专栏19 智慧交通工程 |
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建设 |
持续推进高级智能网联路口、基础智能网联路口智慧化改造,扩大道路测试和路网区域,实现自动驾驶公交车、自动驾驶网约车规模化部署,提供产业园区、行政办公园区、人才公寓、机场、文旅常态化运营。打造车路协同云控平台,实现多路段、多区域甚至是城市整体交通状况以及突发事件等多维度信息的全面掌控,为智能网联场景、公众出行场景以及监管业务应用提供数据分析服务的支持。 |
新区专项债 |
福州新区有关部门、区交通运输局、区住建局、区交警大队、区直有关部门 |
|
32 |
建设智慧公交管理平台 |
建设长乐区智慧公交管理平台,向上与福州市公交平台对接,建成长乐区集调度监控一体的公交管理平台,实现智慧公交统一管理运营。通过对公交车辆的实时监控、智能调度和数据分析,提高公交运营效率,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
财政资金及企业投资等多种方式 |
区交通运输局 |
||
33 |
专栏20 数字乡村建设工程 |
推进区级数字乡村平台建设 |
按照“区级搭平台、乡级创场景、村级选服务”的思路,遵循轻量化、便捷化、集约化的原则,统筹构建全区数字乡村平台,并为乡村应用提供统一的数据资源和应用支撑,实现数据全面汇聚共享。平台通过建设人居环境积分、乡村文旅、平安乡村、乡村名片、党建引领、事务处置等新业态应用,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文化建设、乡村治理,整体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同时通过汇聚、整合和挖掘多渠道数据价值,直观、实时地向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农业、工业、文旅等产业发展水平区域多维度的横向对比,辅助领导决策支持。 |
长乐区专项债 |
区委乡村振兴办、区农业农村局、区文旅局、区智慧中心、区直有关单位、各乡镇(街道)、区产投大数据公司 |
|
34 |
数字生态 |
专栏21 智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
扩展闽江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展示分析平台功能 |
在已建设完成的福建闽江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展示分析平台基础上,提升平台功能,包括:增加高清视频监控探头及AI物种自动跟踪识别线路,打造全智能水鸟智慧监测试验区;增加若干数据管理模块,实现管理处内部数据整合,以便充分发挥数据效益。 |
上级资金补助 |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
35 |
专栏22 智慧水利工程 |
推进智慧水利项目(二期)建设 |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算据、算法、算力建设为支撑,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聚焦长乐区重点流域水灾害防御、水系联排联调、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水污染监管、河湖健康、水文化宣传等6个业务领域,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全面建成智慧水利业务应用体系、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形成水库、水闸、泵站联合协同调度模式,为实现全区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
长乐区专项债 |
区水利局、区水投集团 |
|
36 |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智慧水务建设 |
通过新建、扩建、升级改造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整合已有的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借助新一代物联网、云计算、GIS、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从水源的水量、水质情况、水厂水质、供水量、管网流量、压力等运行监控,到管网巡检、设备维修、远传抄表、计费缴费、客户服务、经营管理等业务开展,再到水源污染、管网爆管、末梢水质污染等应急调度管理与快速决策,建立起覆盖全区的现代化水务管控体系,使供水运营更加高效化、生产更加智能化、管理更加精细化、决策更加科学化、服务更加个性化,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的智慧化。 |
长乐区专项债 |
区水利局、区水投集团 |
||
37 |
专栏23 智慧气象工程 |
建设数字化气象防汛指挥联动系统 |
面向政府防灾减灾救灾决策的不同需求,深化部门合作,加强灾害联防联动,提升区域气象资料获取及共享能力,推动气象观测数据深度共享和创新应用,以建设数字化气象防汛指挥系统为切入点,实现气象信息同频传输、历史灾害过程对比、三级联防联动、部门服务供给,为防汛指挥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对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长乐区专项债 |
区气象局、区产投大数据公司 |
|
38 |
建设城市运维气象服务系统 |
构建长乐区精细化城镇气象灾害预警联动机制,通过为城市运维提供气象信息,实现园林绿化、城市环卫、应急抢险、人员避险等工作的精准指挥与调度,建设长乐区现代化城镇运维气象服务新模式。 |
长乐区专项债 |
区气象局、区产投大数据公司 |
附件2:规划编制依据
一、《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二、《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四、《“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五、《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
六、《“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七、《福建省数字政府改革和建设总体方案》
八、《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福建)工作方案的通知》
九、《2024年数字福建工作要点》
十、《福建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十一、《福建省“十四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
十二、《福州市“十四五”数字福州专项规划》
十三、《福州市新基建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重点任务汇总表》
十四、《福州市长乐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五、《长乐区政府工作报告(2024)》
十六、《福州市长乐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指挥部关于印发〈福州市长乐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五大工程”2023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的通知》
十七、《福州市长乐区推进数字长乐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十八、《福州市长乐区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
十九、《福州市长乐区档案局福州市长乐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印发〈长乐区“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二十、《长乐区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
二十一、《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案卷评查相关指标(共10项)》
二十二、《市县法治政府建设示范指标体系操作指南(2021年版)》
二十三、《中共福州市长乐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法治长乐建设规划(2021—2025年)重要举措分工方案〉的通知》
二十四、《关于印发〈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实地评估迎检工作任务清单〉的通知》
二十五、《福州市长乐区“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
二十六、《福州市长乐区“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
二十七、《福州市长乐区“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专项规划》
二十八、《福州市长乐区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23年长乐区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
二十九、《福州市长乐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福州市长乐区生活垃圾分类专项巩固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三十、《中共福州市长乐区委福州市长乐区人民政府印发〈福州市长乐区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打响“有福之州幸福老人”品牌行动方案〉的通知》
三十一、《中共福州市长乐区委办公室福州市长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福州市长乐区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三十二、《福州市长乐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的实施意见》
三十三、《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2023年全市人社系统行风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三十四、《福州市长乐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水美长乐”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三十五、《福州市长乐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长乐区“十四五”文化体育和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三十六、《中共福州市长乐区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23年福州市长乐区乡村振兴“五大工程”重点工作清单的通知》
三十七、《福州市长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福州市长乐区进一步提升消防救援能力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