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 合
地区生产总值。202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6.35亿元,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98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699.5亿元,增长1.1%,其中建筑业增加值55.37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465.88亿元,增长6.2%。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0.26、0.67、2.1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6.5:56.12:37.38,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保持稳定,第二产业占比下降2.8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升2.57个百分点,全区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3303元,增长1.6%。
财政收入。2023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91.75亿元,下降4.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28亿元,下降5.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77亿元,下降14.8%。
二、农业
农业生产。2023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8.27亿元,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33.52亿元,增长3.9%;林业产值0.12亿元,下降4.9%;牧业产值11.45亿元,增长8.6%;渔业产值90.07亿元,增长4.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11亿元,增长4.9%。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2.77亿元,粮食播种总面积17.42万亩,粮食总产量7.09万吨。
主要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水产品总产量21.47万吨,增长5.6%,其中:淡水品产量9.23万吨,增长5.2%;海水品产量12.25万吨,增长5.9%。牛奶产量0.075万吨,增长5.6 %;肉类产量2.42万吨,增长9.2%;禽蛋产量1.83万吨,增长4.3%;蔬菜产量75.82万吨,增长3.3%。年末生猪存栏10.73万头,增长0.8%;生猪出栏21.72万头,增长3.1%,猪肉产量1.75万吨,增长10.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2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下降5.5%。按企业规模分 :大型工业下降5%;中型工业下降9.7%;小型工业下降3.9%;微型工业增长22.5%。按行业分:食品饮料加工业下降11.2%;纺织业下降8.7%;纺织服装、羽绒加工及制鞋业下降54.8%;冶金业增长7.1%;机械工业增长4.5%;电力生产供应业增长14.1%。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6.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8%。
建筑业。2023年,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35 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36.52亿元,增长10.4%。实现增加值55.37亿元,增长3.6%;实现利润总额7.14亿元;实现税金总额8.38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74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2023年,全区入库统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9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3.7%,其中建安投资下降6.3。项目投资增长37.3%,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4.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5.7%。全区民间投资下降32.4%。
2023年,全区完成房地产投资下降71.7%。按构成分:建安投资66.09亿元,下降55.4%;土地购置费16.17亿元,下降90.6%。按工程用途分:住宅投资66.24亿元,下降72.6%;办公楼投资2.27亿元,下降84.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5.96亿元,下降77.4%。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29.39万平方米,下降5.6%,其中:住宅下降40.7%,销售额下降46%。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2023年,全区限额以上商贸企业383家,其中批发业308家,零售业41家,住宿业14家,餐饮业20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62亿元,增长6.4%。其中,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11亿元,增长5.3%;限上批发业销售额2451.74亿元,增长30.3%;限上零售业销售额81.11亿元,增长0.7%;限上住宿业销售额14.58亿元,增长9.7%;限上餐饮业销售额14.03亿元,增长7%。
六、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2023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4028万美元,完成全年目标66%;进出口总值完成265.3亿元,增长5.8%。其中,出口完成160.6亿元,增长31%;进口完成104.8亿元,下降18.3%。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下降7.4%。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2023年,全区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7.2亿元,增长16.7%。客运周转量118778万人公里,增长164.5%,其中:陆运118778万人公里,增长164.9%。货运周转量180842万吨公里,增长27.8%,其中:陆运98569万吨公里,增长17.1%;水运82274万吨公里,增长43.6%。空港旅客吞吐量1320.47万人次,增长130.1%;空港货邮吞吐量9.26万吨,增长0.8%。
邮电业务。2023年,全区邮电、移动机构单位33个,共有电话1.52万部;移动电话67.69万部,其中天翼18.8万部。全区邮路总长度521公里、农村投递路线1704公里、邮政储蓄年末余额63.89亿元。完成电信邮政移动业务总收入8.31亿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42亿元;移动业务总量4.15亿元;邮政业务总量1.74亿元。
旅游产业。2023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620.79万人次,增长41.5%,旅游总收入61.09亿元,增长59.7%。至年底,有A级景区10家,其中AAAA级景区1家,AAA级景区4家,AA级景区5家。有四星级旅游饭店1家、三星级旅游饭店2家。
八、金融
金融市场。2023年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不含保险和证券机构)22家。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529.44亿元,比年初增长15.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21.98亿元,比年初增长1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612.23亿元,比年初增长8.8%,其中:企业贷款增长16.6%,个人贷款下降1.1%。
九、教育和科学事业
教育事业。我区2023年教育民生补短板、为民办实事等学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4个,建筑总面积53.6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9.5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1.72亿元,完成率114.7%。全区共有120所公办中小学校,其中:中学28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89所(含完小校)。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833人,在校生4915人,毕业生1452人。普通中学在校生39276人,增长3.4%;招生13956人,增长9.1%;毕业生12158人,增长9.1%。小学在校生55248人,下降1.5%;招生8604人,下降3.1%;毕业生8984人,增长1.3%。全区幼儿园(含小学附设学前班)121所,在园生21060人,入园率达99.6%,增长0.2%。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97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112人,在校生414人,毕业生68人。
科技创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9家,认定省“独角兽”“未来独角兽”“瞪羚”“科技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3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4家、众创空间1家。开展“长聚英才 乐赢未来”等引才工作,申报国家级产业人才项目26个,引进博士、硕士215名,选派科技特派员192名,认定G类人才519名。
产业转型升级。落实“项目攻坚增效年”“榕升计划”“榕腾计划”等专项行动,聚焦13条重点产业链,持续实施新型工业化、园区标准化建设、产业链链长制。大东海实业、恒申集团、永荣控股、金纶高纤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选中国纺织服装品牌竞争力优势企业有金源纺织、山力化纤等5家企业。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6个、技术创新重点攻关及产业化项目5个,入围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00强企业有长源纺织、智旦运宝宝等13家。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新入驻企业91家,入选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域创新企业10家,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60家、设备1364台。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全年组织40场文化文艺活动,组织剧团开展非遗闽剧惠民演出50场。文化馆开展宣扬社会新风尚活动12场,图书馆开展读者活动18场,博物馆开展社教活动15场。提升建设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家。区图书馆流通点141个,新增4个图书流通点,总藏书量133.5万册。
卫生事业。2023年,全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467所,其中省属医疗机构2所,市属卫生单位1家,区直卫生单位5家,区直医疗机构4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所,乡镇卫生院1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村卫生所、医务室(卫生站)、门诊部、诊所共429所,民营医院6所,急救中心1所,区医院拘留所卫生所1所。全区公立医疗机构职工总数3616名。
体育事业。实施2023年全民健身工程,新建更新50条健身路径、1个智能健身驿站和2个篮球场;获得杭州第19届亚运会武术男子太极拳、太极剑全能冠军1人;组队参加第十七届全国武术之乡比赛,获金奖9个、银奖5个、铜奖4个;组队参加2023年中华龙舟大赛,获2项冠军、2项亚军、1项季军。强化后备体育人才培养,向上级体校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15人。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河长日”,打造示范河道35条,整治入河排污口3437个。全面落实“林长制”,植树造林953亩,封山育林13501亩,改造低质低效林和疏林地11387亩。开展“护河爱水、清洁家园”等行动,完成村庄规划编制23个,处置“两违”219宗、拆违12.5万平方米,建设“绿盈乡村”16个,新建美丽乡村庭院310户,生活垃圾日处理规模超900吨。
十二、民生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77.35万人,其中:0—17岁的人口占19.4%;18—34岁的人口占19.4%;35—59岁的人口占40.1%;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21.1%。全区常住人口81.4万人,人口出生率6.18‰,死亡率6.1‰,自然增长率0.08‰,城镇化率63.83%。
城乡居民收入。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983元,增长5.1%;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357万元,增长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923元,增长4.4%;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069元,增长5.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45元,增长6.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225元,增长5.6%。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2.6%。
民生福祉。民生领域投入持续加大,全年区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55.5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4%。城镇新增就业6800人,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66个民生补短板项目完成投资34.5亿元,17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投资8.6亿元。新建长乐(者)食堂5个,改造提升12个农村幸福院,新增养老床位360张,为1.5万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社会救助力量增强,区慈善总会等社团组织累计发放救助金4300万元,受益群众6.2万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