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12月26日在福州市长乐区
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区长 廖海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长乐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1年工作暨区(市)十七届政府工作总结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福州考察,赋予长乐在“东进南下、沿江向海”发展战略中更重要的历史定位,令我们倍感光荣、深受鼓舞。
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全面落实强省会战略,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和“五促一保一防一控”工作,主动融入“六个城、五品牌、九行动”,深入开展“当先锋争一流·攻坚120天”主题活动,较好地完成区(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00亿元,增长9.5%、力争增长10%;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突破100亿元、60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5亿元,增长23%;进出口总额完成259.4亿元,增长35.9%;实际利用外资7.6亿元,增长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60元,增长10.6%;城镇登记失业率3%;完成节能减排降碳任务。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坚持创新发展,产业支撑更加有力
科创能力有效提升。开展科技人才提升攻坚行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预计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7家,列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11个、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10家,入选省“独角兽”“瞪羚”企业各3家,新认定省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各1家,阿石创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建立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机制,推荐省市级“揭榜挂帅”项目9个。承办2021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智慧医疗赛道全国总决赛、首届5G云游戏产业博览会暨云游戏产业高峰论坛等大型活动,国家邮政局快递大数据东南研究院落地,福建纵腾网络研发中心竣工,设立国际协同创新人才大数据平台、海创汇三创中心等科创载体。开展“好年华·聚福州”等引才留才活动,引进大数据、健康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博士30名、硕士202名。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特派员117名,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开展“扶持龙头壮大产业”专项行动,重点扶持龙头企业、高成长性企业112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6家。实施新型显示、纺织冶金等14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引进福米产业园等重点项目,93个“数字·绿色”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24.7亿元。举办2021中国纺织创新年会·功能性新型材料国际论坛,承办全市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现场会,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120家,新建标准厂房74.5万平方米,落地全省首个“零碳工厂”。开展印染行业整顿和纺织行业提升,整治提升企业11家。大东海实业、恒申集团、永荣控股入围2021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闽威科技等15个项目入选省级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博思软件产业园等31个“数字福州”项目完成投资34.4亿元,移动数据中心等22个“新基建”项目完成投资28.5亿元,新建5G基站530个、电动汽车充电桩245个。
第三产业活力增强。组建福建海峡冶金、福州城投均和等供应链企业15家,销售额突破700亿元,购销供应链体系初步形成。新增平台经济企业18家,“平台福州”综合考评居全市第一。21个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近90亿元,新增限上(规上)商贸服务业企业64家。挂牌成立“全闽乐购”直播电商选品中心、福建跨境电商选品中心,举办首届数字视听产业大会,引进落地航美美生活等网络直播企业8家,推动申报国家级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持续建设万星广场等4个夜色经济街区,开展“促消费”各类活动190场,吴航三峰社区入选福州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项目。
特色农业稳步发展。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持续治理耕地抛荒撂荒,建成高标准农田1.5万亩,粮食种植面积17.3万亩。新增“三品一标”认证10个,举办青山龙眼节,打响贡果文化品牌。推进渔业转型发展,制定出台扶持远洋渔业企业奖励政策,实现远洋渔业企业零的突破。实施鱼丸品牌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筹建长乐鱼丸协会,举办“美猴丸”国际品鉴会,扶持鱼丸等海鲜制品加工生产。设立推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融资补偿风险基金”,农村集体“三资”全面纳入惠民资金网。
二、坚持协调发展,城乡统筹更加均衡
新城建设提速增效。文武砂撤镇设街道。东湖数字特色小镇、数字教育特色小镇入选省特色小镇清单。滨海新城征交地6650亩、拆迁62.4万平方米,安置房四期建成投用,安置房六期全面封顶。承办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长乐分会场,达华卫星互联网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省大数据公司、福州新区集团等重点企业注册落户,引进守正智园等98个项目。地铁6号线长乐段空载试运行,三营澳大桥、东南快速通道万新路复线段等建成通车,城际铁路F1线机场站、大数据站、首占站主体封顶,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开诊运营,商务印书馆福州分馆、市第二工人文化宫对外开放,滨海新城综合医院二期、市疾控中心主体封顶。福建师大附小滨海校区等36个项目动工建设,国道316营前至漳港段、CBD核心区输配环等154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速建设,东湖湿地公园一期、森林城市景观带二期等36个项目建成投用,滨海新城更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
城市更新持续开展。实施城市品质提升项目147个、完成投资143亿元,完成“九个一批”综合提升项目28个。峡漳线营前至长限环岛段、爱心路、郑和中路等道路改造工程建成通车,和谐路延伸段建成,道庆洲大桥、会堂南路隧道、奎桥路即将通车,新改扩建市政道路21.7公里。营前瀛洲、吴航东关、航城江莲三大片区和长电小区、宜春园等12个老旧小区改造有序推进,临空经济区安置房一期、二期交付使用。“一闸三线”长乐段、西洋南路供水管网等项目建成,新远航水厂投用。新增、优化公交线路21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978个。牛山体育公园进场施工,洞江湖公园一期、南山生态公园新增栈道即将竣工,吴航路等主干道景观提升改造、地铁航城站广场景观工程顺利完成,城市绿化花化亮化美化水平持续提升。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实施156个乡村振兴项目,谋划形成“生态、乡村文化沿江线”“海洋、数字文化沿海线”“传统、工业文化中间线”三条精品示范线路,新增乡村振兴中、高级版试点村9个、新建“绿盈乡村”32个。“云游长乐”智慧平台亮相全国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猴屿乡按照“1266”发展战略,举办“乡约猴屿·常来长乐”旅游节等活动,入选省乡村振兴重点特色乡(镇)、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名单。推广人居环境整治文明积分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获评省级优秀等次。完成农村公路示范提升、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各50公里。规范农村宅基地和建房审批,发放农房不动产权证1101宗,整治农房800栋。处置“两违”168.3万平方米,清理批而未供土地1324亩,整治硬化坟墓539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定西漳县缔结友好县区,深入开展山海协作、东西部协作。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
三、坚持绿色发展,生态本底更加靓丽
空气质量保持优良。出台空气质量提升、颗粒物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办法,全年空气优良率达99.73%,排名全市城区前列。全面推行“林长制”,设立林长308名,完成造林绿化8500亩、森林抚育1.3万亩、“村植千树”69个村,探索实施面积约3.5万亩的滨海新城碳汇造林项目。开展“斩乱去污”散乱污治理攻坚,整治散乱污企业(场所)378家。
河湖水质改善提升。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河长日”,开展“两江四岸”提升工程,扎实推进中央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实行河湖物业化管理,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设立河湖治理基金,整治入河排污口2448个,完成26条、总长28.6公里的河道清淤。完成22个农村“千人以上”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治理水土流失6000亩。竣工滨海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动建空港污水处理厂、下洋临时污水处理站,建成污水管网69公里,实现所有村居支管全覆盖。
美丽海湾初显成效。全面推行“湾滩长制”,滨海新城岸段参选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下沙海滩修复与养护工程二期竣工。落实“海上环卫”机制,开展海漂垃圾治理,推进90个入海排污口分类整治。开展11批次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放流规模达到历年之最,渔业资源种群有效恢复。
土壤环境有效保护。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加强固体废物处置,建成车里垃圾焚烧厂、城区湿垃圾就地减量化处理厂、垃圾分类屋345座,生活垃圾日处理规模超1500吨。完成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5处,耕作层表土剥离再利用300亩。
四、坚持开放发展,窗口作用更加突出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启动建设国际航空城,制定产业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加快推进机场二期、文松路北段等项目建设,福州空港综合保税区、中日(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申报设立工作有序开展。落地梅台港湾科技、铭武科技等外资项目25个。开展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松下港区12#、13#泊位建成,海上风电、防洪堤二期等项目有序推进,松下港区货物吞吐量近2800万吨。
项目攻坚强力推进。356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17亿元,30个“海上福州”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1亿元,“五个一批”第二季度正向激励综合考评居全省第三,“抓项目促提升”专项行动开工147个、竣工95个,“抓项目促提升”“攻坚120天”专项行动综合考评居全市前列。引进台资项目18个,注册台资企业13家。抓住数字峰会、数博会、中国纺织创新年会等重大活动机遇,引进落地福州盈合智慧园、海容新创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获认定落地招商项目390个,预期总投资1100亿元。
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实施营商环境改革4.0版,推行“交地即开工”“交房即发证”等自主创新举措。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专项行动,协调解决125家企业201个问题,兑现各类企业扶持资金22亿元,减税降费3.9亿元。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强化政务数据管理,“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事项达1880项、占比达99.95%。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成29家区属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革。累计争取债券资金10亿元,设立数字新基建、海创汇三创、互动视频计算等产业基金。实行电力市场化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终端共享”电力服务新模式,推广25家“电e金服”、缴费9.7亿元。
五、坚持共享发展,生活品质更加美好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358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扎实推进,92个民生补短板项目完成投资55.5亿元,23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投资11.2亿元。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建立“九个一”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启动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建设,接种疫苗147万余人次、覆盖率达92.3%,实现全年无本土新增确诊病例。区医院外科综合大楼等5个项目建成投用,区人民医院等项目加快推进,村卫生所全面完成标准化建设。实施教育强区“十大工程”,漳港、江田、潭头中心小学设立分校区,长乐职专实训中心、长师附小洞头校区二期等7个项目竣工投用。落实“双减”政策,规范校外培训,课后服务基本实现“两个全覆盖”。椿萱乐老年公寓二期完工,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9家,建成农村幸福院5家、长者食堂10家,为1.5万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新增城镇就业3313人、再就业609人。区慈善总会等社团组织累计发放救助金2622.6万元,受益群众3.8万人次。
文体事业加快发展。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演出12场次。以福州承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为契机,开展新一轮古厝普查登记和保护利用工作,公布历史建筑42处,修缮不可移动文物9处,新增市级文保单位4处,获评省级非遗项目1个、市级传承人2人、市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2个。承办世界女子围棋暨世界人工智能围棋大赛等国际体育赛事,开展全民健身活动30场次,建成南山智慧体育公园。入选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区文旅局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坚持扫黑除恶常态化,信息网络、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四大行业领域整治扎实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国家级2个、省级9个、市级44个。全面推行“八五”普法工作,以《民法典》、新《安全生产法》为重点,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642场次。“乐和解”平台累计调解矛盾纠纷近4000起,并作为全市唯一的数字政法项目参展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深刻汲取“2·25”火灾事故教训,推行“三个清单”“四色管理”和安全责任险等做法,加强景区和非景区景点等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878家餐饮服务单位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国防动员、退役军人服务、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人防、海防、工青妇、老龄、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科普、气象、保密、档案、政务公开、媒体融合、新闻出版等各项工作也取得新成绩。
过去一年,我们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我们认真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开展“转作风、强服务、办实事”专项行动,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效能问责10人次。我们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认真执行区人大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意见建议125件,政协提案109件。
回顾总结过去的五年,撤市设区圆满完成,行政中心顺利迁移,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成功获批,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连跨5个百亿大关,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百强区第56位,入选全省城市发展“十优”区,2017—2020年连续四年获市绩效考核优秀等次。
五年来,我们围绕“机制活”,着力创新驱动改革攻坚,内生动力竞相迸发。实施创新驱动三年行动,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等平台建成投用,全面启动建设东湖“三创园”,累计注册企业739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0家,挂牌成立国家级、省级平台17家,落地清华—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工信部电子五所等“大院大所”。“放管服”、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形成了移风易俗、装配式建筑等一批创新成果,在全省率先建成运行“区块链+惠民资金网”“区块链+公证平台”。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海峡·长乐周转贷”累计提供过桥周转贷款133笔60亿元。
五年来,我们围绕“产业优”,着力转型升级优化结构,产业韧性显著增强。相继实施数字经济赋能先进制造业、用工业互联网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操作链、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等行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突出数字引领,成功承办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长乐分会场,大数据、健康医疗等高端产业迅速集聚,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突破50%。376个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超1000亿元,实现工业互联网赋能企业506家,注册标识量突破100万个,纺织化纤行业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300亿元,位列全国县域纺织产业三强、全国工业百强区第55位。引进落地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129个、总投资达2750亿元,累计实施重点项目780个,完成投资3325亿元,发展动能不断积蓄。
五年来,我们围绕“百姓富”,着力补齐短板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日益富足。区财政累计用于民生领域支出27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3%,安排为民办实事、民生补短板项目558个,累计完成投资633亿元。滨海新城全面启动建设,策划生成建设项目313个、竣工154个,累计完成投资2273亿元,开发区域31平方公里。系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新建美丽乡村101个、再提升48个,打造省市级乡村振兴试点乡镇4个、试点村40个。深入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帮助漳县、松溪实现全县脱贫摘帽。全面动建机场二期,建成福平铁路、长平高速、长福高速长乐段等6条大通道,新增道路总里程122公里、公交运营里程416公里,实现所有乡镇(街道)公交出行全覆盖。成立区教育发展促进会,新建扩建长乐六中新校区、融侨赛德伯学校等79所学校,普惠性学前教育、中小学学位分别增长125.8%、35.9%。新建扩建14家医院,三甲医院实现零的突破,每千人床位数增长40%,18个镇街全部完成省级卫生乡镇创建。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连续两届荣获“省级文明城区”称号。
五年来,我们围绕“生态美”,着力生态立区绿色发展,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主动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四大工程,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受到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通报表彰。推进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陈塘港水系综合治理工作被生态环境部作为典型经验推广。全区主要流域省控及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完成造林绿化3万亩、森林抚育4.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7.2%。闽江河口湿地作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最佳实践案例向全球推介。
各位代表,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航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长乐发展的海内外乡亲,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基层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各项工作与上级的要求、人民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重点区域带动作用还需增强,聚产业、聚人气、聚活力工作仍需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科技创新引领、高新技术企业带动作用还未凸显,现代产业体系需要加快构建;城市功能品质和规划建设管理有待进一步提升,饮水安全、交通拥堵等问题还需持续解决;高品质公共配套设施还不够健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仍存在短板;政务环境、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需要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推动解决。
新一届政府努力方向暨2022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根据区第一次党代会部署,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牢记“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四个更大”重要要求,把传承“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作为重要指引,以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承载福州都市圈主中心、省会城市副动力源的职责使命,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重要窗口,着力打造海丝核心区的重要门户、闽东北协作区的重要枢纽、落实强省会发展战略的重要引擎、福州都市圈的核心增长极。
今后五年,新一届政府将朝着以下目标不懈努力:
——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8%左右、总量突破1600亿元,数字经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突破60%、40%,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35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40%,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突破130亿元。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统筹做好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四篇文章,形成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3—5家千亿级龙头企业,实现3—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R&D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规上企业工业互联网覆盖面达90%,大数据、健康医疗相关产业集聚超1000家、营收突破500亿元。
——打造高水平开放窗口。发挥“七区叠加”的政策优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环境、营商环境取得实质性、系统性优化。立足“五港齐聚”的区位优势,发挥“大交通”的引领作用,聚焦“海丝”国际枢纽机场和枢纽港口建设,做强空港海港门户功能,发展海铁、空铁等多式联运,沿江沿海环路全线贯通,轨道交通初具规模,机场二期项目建成,实现高铁进机场,公路总里程达1480公里,运营铁路总里程达217公里。
——打造高颜值城市样板。聚焦“海滨城市、山水城市”目标,坚持“产城人文”融合,深入实施城市更新、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推动湿地公园城市建设,促进东湖、闽江口、洞江湖三区融合发展,高质量规划建设滨海新城、国际航空城、丝路海港城,建成区、滨海新城核心区建设范围分别扩大到50平方公里、40.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5%。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保卫战,落实“河长日”“河湖长制”“湾滩长制”“林长制”,推动闽江河口湿地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以先行示范标准向碳达峰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
——打造高品质生活标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实现城乡供排水一体化,打造“中西医”国家区域医疗“双中心”,争创全省共同富裕先行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9.2%、中小学标准化学校达92所以上,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6.3张,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
各位代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了“高举旗帜牢记嘱托,勇担使命砥砺前行,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的部署,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发出了“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而努力奋斗”的号召,区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勇担新使命 奋进新征程 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重要窗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高质量发展,确保新一届政府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明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进出口总值、城镇登记失业率完成市下达的目标,完成能耗“双控”、节能减排降碳任务。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八方面工作:
一、坚持多区融合全域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城区
坚持全域新区、全域新城,发挥“七区叠加”的政策优势,促进东湖、闽江口、洞江湖融合发展区协同发展。
以滨海新城为核心,建设东湖融合发展区。坚持“产业新城、数字新城、创新新城、生态新城、宜居新城”定位,持续推进滨海新城总投资约2100亿元的159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征交地5000亩、拆迁45万平方米以上。启动地铁6号线东调段建设,提速滨海高速一期、国道316漳港至营前段、国道228等重大线性工程建设,加快建成滨海新城与福州中心城区的半小时通行圈。推动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一期、德诚职业培训学校竣工投用,加快外语外贸学院滨海校区、福建师大附属滨海小学、福州十九中分校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省康复医院一期、滨海新城综合医院二期、市疾控中心建成投用,完善功能配套,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样板。积极稳妥推进安置房建设及回迁工作,提速CBD核心区输配环建设,开展商业板块招商,推动那迪广场、新投商务中心等开业运营,进一步集聚人气、商气。
以国际航空城为引领,建设闽江口融合发展区。坚持“海丝枢纽核、临空示范区、现代国际城”定位,抓住国际航空城建设契机,重点谋划机场周边、金梅潭片区综合开发,推动闽江口区域整体开发提升。加快推进国际航空城总投资约1543亿元的101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征交地2000亩、拆迁50万平方米以上。加快推动高铁进机场,提速机场二期、城际铁路F1线、机场南北进场路等重大线性工程建设,谋划启动机场第二高速等重点项目,打造高效畅达、绿色低碳、安全智慧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完善潭头高速连接线、文鹤中路、马山一路、文山路及连接线等路网工程,推进胪峰大道改造等项目建设,构建“五横三纵”的主干路网。发展临空物流、临空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机场商业区、金峰商贸区,推进“港产城”一体融合。
以新老城联动发展为目标,建设洞江湖融合发展区。坚持以“片区开发、补齐短板、提升品质”为主要方向,主动融入福州三江口组团建设,重点开发建设首占营前新区、鹤上片区,推动老城区“东进南扩”。实施高质量城市更新,推进年度计划投资约150亿元的120个项目建设。拓展提升和平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推进吴航东关等片区改造,启动13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完成营滨路改造提升、新街路岐洋段连接线、营前高速入口拓宽改造、京峡路等路网建设,道庆洲大桥建成通车。加快岱岭隧道、会堂南路、广场南路、西洋南路延伸段等治堵工程建设,启动占前西路(占前大桥)建设,新改扩建市政道路23.6公里。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创造创业引领区
坚持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推动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
注重优化创新生态。依托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东湖“三创园”,发挥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州联合学院、清华—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工信部电子五所等“大院大所”科研资源优势,落实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机制,促进技术服务平台共享,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构建顺畅高效的技术创新、转移转化体系,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
注重培育创新主体。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创新领军企业培育工程,挖掘培育高成长性“独角兽”“瞪羚”企业,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和省市级科技中小企业5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结合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引导支持有成长潜力的企业开展“二次创业”,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注重构建创新平台。用足用好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平台、“知创福建”福建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全力做好海创汇三创中心、数字融合产业园等众创空间的服务保障工作,加快福州盈合智慧园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打通“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打造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性创业创新平台,新增省市级众创空间各1家以上。
注重加强引智聚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开展“人才服务提升年”活动,办好“好年华·聚福州”“榕博汇”等活动。开展与外语外贸学院等学校的定制式职业教育,组建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长乐校区,吸引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来航就业创业。积极探索对台融合发展,规划建设福州两岸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园,推动网龙网络公司申报国家级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打造承接台湾人才资源溢出“第一站”。
三、持续激活改革开放活力,加快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示范区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潜力,发挥“五港齐聚”区位优势,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提高发展核心竞争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承接自贸区向新区新城扩展改革红利,加快福州空港综合保税区获批,推动中日(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落地。以福州新区改革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政府机构设置、科学配置职能,持续理顺职责关系,构建目标明确、界限清晰、权责对等、运行高效的管理体制。紧盯教育医疗、养老托幼、投融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具有长乐特色的改革成果。继续推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组建一批区属国有企业集团,推动国企国资做大做强做优。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提速建设国家级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落地建设光隆精密福州新能源商用车零部件智造基地、氢燃料电池电堆生产基地等外资项目。以丝路海港城建设为契机,依托松下港作为国家北粮南运重要通道优势,建设开发国家级粮食中转库,提升保税物流仓储功能,打造集粮食储运、粮油食品加工、粮油贸易、转口贸易、港口物流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港区。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开展“项目攻坚落实年”行动,继续用好“五个一批”“一抓一促”等机制,安排省市区重点项目330个,年度计划投资720亿元。安排“一抓一促”项目219个,开工133个、竣工86个。深入开展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谋划新一轮“海上福州”建设项目34个,总投资865.5亿元。
夯实发展要素保障。加强资本运作,发挥国企投融资平台作用,深化政银企合作,用好数字新基建、海创汇三创、互动视频计算等产业基金,撬动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加强土地运作,提升用地审批、收储、征迁效率,实现项目预审、农转征、招拍挂、供地全流程“一条龙”办理。完善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加大批而未供、供而未建和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探索“云代办”服务,提升审批服务效率,加快推进与闽东北协作区内“四市一区”实现100个高频事项“省内通办”、“九市一区”内实现50个高频事项“省内通办”。优化改进投标保证金管理模式,推进国有产权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深化“千名干部进千企”“首席勤务员”等机制,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和惠企政策,持续丰富海峡·长乐周转贷等金融产品供应,积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尊崇企业家风尚,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信用长乐”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公平竞争。
四、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数字场景应用第一区
坚持数字赋能、产业融合,实施“回归工程”,推动实体经济与新经济融合发展,加快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蝶变、工业大区向数字强区蝶变。
实施补链延链强链扩链行动。持续落实14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加快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加强产业链招商,完善产业招商地图,引进落地重大招商项目20个,预期总投资400亿元。落实上市榕腾计划,梯度培育“千百十”亿元企业,推动大东海实业、恒申集团、永荣控股等链主企业成长为千亿企业,推动长源纺织等企业成长为百亿企业。落地恒申集团全球研发中心及总部建设、永荣锦江百万吨数智化功能性绿色超纤等项目,启动大东海精品高端冷轧项目建设,建成金纶高纤加弹设备升级改造、航港针织纺织品扩建等项目,投产立源科技等重点技改项目,壮大纺织、钢铁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集群。
实施数字经济领跑行动。积极融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力争数字经济规模达650亿元以上。提速达华卫星互联网、中电福富、博思软件等产业园建设,建成游龙大数据产业园、贝瑞和康基因检测中心,做大做强东南大数据产业园。用好省大数据公司等优势资源,积极构建信息基础设施“GTPP”格局,打造区域大数据交易中心。承办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长乐分会场,新引进数字经济项目18个以上,加快新中冠等17个“数字福州”项目建设,实施盘古天地等一批“新基建”项目。依托联通东南研究院、滨海直播互联网等平台,争创中国(福州)数字视听产业基地,支持国家级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申报,推动数字视听产业集聚。
实施平台承载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完善园区建设标准体系,实施标准化提升项目92个以上,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打造“一园一品牌”。积极融入“平台福州”建设,培育壮大“海峡冶金”“乐纺云”“建钢云商”等购销供应链平台,推动制造业主辅分离,优化产业结构。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积极推行“上云用数赋智”,试点推广、批量打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工厂,新增“上云上平台”工业企业120家以上,力争全区规上纺织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全覆盖,形成“1+2+3”工业互联网发展格局。
实施战新产业培育行动。推动福米产业园恒美偏光片项目投产,打造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偏光片生产基地,引领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加快雪人氢能产业园、海上风电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阿石创新材料二期、拓普达新材料等项目建设,谋划第三代半导体新材料项目,壮大高端制造业产业。大力发展航空货运、跨境电商等现代物流产业,谋划布局航空制造、航空新材料、航空维修等产业基地。依托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用好复旦复寅精准医学联合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发展精准医疗、生物医药等产业。
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行动。积极培育滨海新城CBD、首占营前新区“两站”、鹤上商贸城、地铁口等重点商圈,大力发展夜色经济,争创省市级示范商圈。发挥冶金大厦载体作用,强化政策引导和亲情招商,拉动域外经济回归,推动厦航福州分公司、福航公司总部等落地,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打造金融科技园,引导4家以上银行落户滨海新城,力争滨海新城实现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零的突破,促进金融业加快发展。依托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会址,鼓励支持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入驻,促进会展业发展壮大。全面推行“促消费”模式,加快发展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推动神州零售、美团等项目落地,促进网红经济、电商行业快速发展。
实施特色农业富民行动。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制,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建成高标准农田1000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7.3万亩以上。因地制宜发展精致型、集约型特色优势产业,办好青山龙眼节、鱼丸节等节庆展会活动,鼓励发展数字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新业态,加快促进七大全产业链发展,实现产值超100亿元。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3个、市级以上知名品牌1家以上。深入实施渔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潭头二级渔港、漳港三营澳二级渔港提升改造。启动养殖海权改革试点推广工作,做大远洋渔业经济体量。
五、突出全域旅游景城一体,加快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坚持旅游即生活、生活即旅游,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和湿地公园城市建设,努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秉持综合开发理念,建设湿地公园城市。借鉴“金镶玉”模式,以闽江河口、东湖、洞江湖三大湿地为中心,推动湿地系统、公园体系、城市更新实现布局优化、扩容提质、内涵升级,促进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融合并进。以闽江河口湿地申遗为契机,继续实施湿地保护修复、文化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五类8个保护提升项目,努力建设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样板工程。积极争创全国美丽海湾,提速东湖湿地公园二期、城市森林景观带三期、海岸带保护修复、滨海新城水网等生态项目建设。主动融入“两江四岸”环境提升,继续推进罗零基点遗址改造提升工作。持续实施景观提升工程,推进洞江湖公园二期、牛山体育公园等建设,抓好会堂南路、长限环岛等路网绿化提升。
秉持美丽宜居导向,打造绿色休闲乡村。坚持“试点先行、环境提升、要素保障、精准施策”思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大行动”,谋划推动乡村振兴试点镇(村)项目98个,新建提升乡村振兴精品线路4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渠道,继续深化与南平松溪的山海协作和龙岩永定、宁夏原州的对口帮扶。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动“绿盈乡村”提档升级,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和污水处理,加强农房管控和村容村貌提升,深化“两违”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和宅基地建设审批等工作。
秉持全域旅游主线,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按照“市场化、游客化、市民化”原则,突出文化旅游的带动作用,深入开展“全福游、有全福”活动。优化提升显应宫、龙泉禅寺、王母礁、东湖数字特色小镇等滨海旅游资源,加快推进下沙度假区改造提升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开发利用海洋温泉资源,推动源脉温泉酒店投入运营,全力争创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积极推进闽江河口湿地、猴屿洞天岩创建4A级景区,商务印书馆等创建3A级旅游景区,打造猴屿休闲集镇、梅花古城、鹤上新览村、古槐青山村等一批精品旅游项目,串点连线成面,促进形成滨江线、滨海线、中间线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做大做活“+旅游”文章,整合海丝文化史迹、滨海滨江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元素,优化旅游产品供给,引导乡村民宿健康可持续发展,完善游客服务中心(点)等基础配套。推动全省首个乡村旅游直播间对外开放,发挥“云游长乐”智慧平台的作用,努力实现“一机在手,畅游不愁”。
六、加大社会民生事业投入,加快建设全省共同富裕先行区
坚持普惠均衡、整体提升,扎实推进年度计划投资54.4亿元的93个民生补短板、22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交出更有温度、更有质感的民生答卷。
推进教育强区建设。持续实施教育强区“十大工程”,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实践,设立长师附小洞头校区、金峰中心小学前林校区和仙高校区,动建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高级中学新校区、航城中心小学新校区、进修校附属第二幼儿园等16个项目。继续落实“双减”政策,夯实校外培训治理成效,完善学校午餐午托制度,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推行引才“归航计划”,优化教育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增设教育发展促进会奖教项目。持续抓好老年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社区教育。
推进健康长乐建设。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重点,促进全域医疗卫生水平同步提升、整体均衡。推进“三医”联动和区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动区人民医院投用,加快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文武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发挥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带动作用,持续推进区域医疗信息集成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规划建设提升工作,实现村卫生所业务用房面积达标率100%。推进家庭病床服务试点,争取50%以上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家庭病房服务。依法实施全面三孩政策,积极落实婴幼儿照护行动,建设普惠性托育机构2家,全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达50%以上,80%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创建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深化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加强海上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升海上搜救急救能力。
推进社会保障扩面。落实“四大群体增收计划”和就业优先政策,完成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新增城镇就业3000人以上。深化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劳动保障守法诚信“黑名单”和联合惩戒制度,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落实基本生活救助扩围政策,推动保障对象向事实困难低收入群体延伸。持续提升留守困境儿童关爱帮扶力度,积极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提高养老金调整比例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完善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2%以上。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建成长者食堂10家,提升梅花镇敬老院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深化殡葬改革,巩固违建坟墓专项整治成果,区殡仪馆改扩建工程完成主体建筑。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推进城乡饮水安全。有序推进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实现“一闸三线”长乐段通水,完成14个农村“千人以下”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开展滨海新城启动区高品质饮用水试点,分批次推动城区及农村供水管网改造提升,启动东区水厂水质提升等项目建设,实施水价调整工作,巩固提升城乡供水保障水平,逐步实现城乡供水“同城同品质”,让群众喝上放心水、高品质水。
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围绕党的二十大等重大主题,组织创作一批吴航特色、长乐风格的文艺精品,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巩固提升“文化走亲擂台秀”“百姓舞台梦想秀”等惠民文化品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巩固深化移风易俗成果,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实效。推动“三馆三中心”竣工,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延时开放。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完成区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主体工程。承办第五届“吴清源杯”世界女子围棋赛暨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围棋大赛。放大“后世遗”效应,重点推进九头马古民居、南阳省委旧址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打响海丝文化、侨乡文化、红色文化等品牌,提高区域文化软实力。
七、厚植滨江滨海山水优势,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坚持生态立区、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统筹做好“双控”“双碳”工作,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深入实施滨海新城林业碳汇试点,提速华港纺织零碳智慧工业园区建设,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健全完善生态司法保护机制,严守“三线一单”,强化火电、钢铁、印染等重点行业环保监管,深化工业炉窑与燃煤锅炉整治。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出行,推动绿色生活。
加强污染防治攻坚。持续实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四大工程,加快推进中央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化颗粒物污染常态化管控,确保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市城区前列。扎实开展小流域综合整治、散乱污企业(场所)专项行动,积极推进空港污水处理厂、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等项目建设。推进“海上环卫”工作,常态化开展海漂垃圾治理,推动入河入海排污口分类整治,实现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87.5%以上。推动环卫综合转运站建成投用,巩固垃圾分类“三端四定”成效,分类准确率达60%以上。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推进闽江流域长乐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动朝阳洞拓宽、生态补水泵站改造、鳌头溪流域治理一期等项目建设。强化水土流失治理、采砂管理,坚决打击破坏耕地、林地、湿地、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稳步提升区域环境承载能力。
八、健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快建设安全智慧韧性新城区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长乐。
精准开展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策略,落实快、严、实、细要求,完善平战结合的工作机制,巩固海陆空立体防控体系,坚守疫情防线。坚持人防技防、人物同防,强化重点场所和重点人员管理,严把冷链物流防控关口,夯实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医疗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构筑健康屏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系统建设韧性城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体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加快推进印染、纺织等行业转型升级,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坚持质量强区建设,完善“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强化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完善防汛抗旱、防灾减灾等应急管理和保障体系,提高城市风险防御能力。
实施智慧城市管理。开展智慧城市提升行动,加快规建管一体化平台二期、电力“双满意”工程、滨海新城综合指挥中心等项目建设,丰富“数字孪生城市”“智慧出行”等数字场景应用。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联动作用,推进城市静态交通管理,改造提升公交智能化运行系统,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加快城管体制改革,完成市政设施养护市场化改革,提升城市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信访维稳、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禁毒等工作,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更大作用,发挥慈善总会等社团组织作用,重视残疾人、老龄事业发展,切实保障老年人、妇女儿童、青少年和职工群体合法权益。扎实做好国防动员、退役军人服务、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等工作,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加强人防、海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科普、气象、保密、档案、媒体融合、新闻出版等工作。
建设组织放心人民满意的有为政府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长乐撤市设区后的第一届区政府任期。新一届政府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展现新一届政府的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
坚持党的领导,建设忠诚政府。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牢记“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长效机制,运用好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自觉做新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不懈奋斗者,确保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坚持人民至上,建设服务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大力弘扬“四下基层”“四个万家”“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持续开展“转作风、强服务、办实事”专项行动,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良好政风作风带动社风民风。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升行政决策规范化水平,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把政府工作纳入法治轨道。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高效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征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重信践诺,建设诚信政府。各级政府要带头言必信、行必果,新官要理旧账、一任接着一任干,以政府的公信力,赢得各界的信任和支持。加强调研、充分论证,保障政府决策的科学性、连续性。弘扬契约精神,增强合同意识,打造良好政务环境。
坚持科技赋能,建设数字政府。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加快打通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壁垒,促进政府数据与市场、社会数据的融合。推进“数字机关”建设,优化内部运作流程,试行、推广无纸化办公。强化网络安全保障,高标准建设高效协同安全的数字政府。
坚持质量效益,建设高效政府。坚持“三严三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文牍主义。始终把抓执行、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强化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工作法,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完善一线考核、正向激励、容错纠错机制,促进机关效能建设,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坚持干净担当,建设廉洁政府。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制,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推进廉政风险点防控,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严明财经纪律,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厉行勤俭、反对浪费,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奋斗成就梦想,实干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重要窗口、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长乐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