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专项规划
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长乐区三溪村保护规划(2017-2030年)批后公布
来源:福州市长乐区城乡规划局 2018-06-12 15:48 浏览量:

201815,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实施该规划。

一、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溪山村、三溪村和邦上村三个行政村,总面积 16.6 平方公里。

保护范围包括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东至规划融鹤路和第一小学东侧,南至邦上村南山脚及三溪水库,西至溪山村、三溪村边界,北至第一小学北侧,面积564.92公顷

二、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期限为长期永续保护与利用,规划经批复后,即作为即作为三溪历史文化名村(三溪村、溪山村、邦上村)今后保护和发展的依据,按照“统一规划、永续管理”实行长期规划控制。规划分阶段有序推进保护规划实施,近期为2017-2020年,中期为2020-2025年,远期为2026-2030年。

三、             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

1、历史价值——历史悠久,商贾大乡

三溪由唐代开始有建置,历史悠久。历史上长乐最长的驿道通过三溪,进入福清,是古时山海联系交往交易的中心。

三溪是长乐南乡主要贸易市场,周边村镇人烟稠密,每逢节日,大小街巷摩肩接踵,主街闹市人山人海。

2、聚落格局价值

1)山环水穿,自然环境与村庄布局有机结合

三溪村选址和布局依循背山面水、夹河而居,与山水形成良好呼应,特别是得以完整保留的三溪交汇、两山凭峙与村庄发展共融的空间形态特征,展现了山水环境与村庄布局有机结合之美。

2)整体风貌保存完整,遗存丰富且级别高

三溪村内有12处文物保护单位及未定级文物点,49处建议历史建筑,200余处传统风貌建筑。核心保护范围内,传统风貌以上建筑占全部的73%以上。三溪村与外围山水环境的依存关系得以较完整保留。

3、社会文化价值

1)朱熹游历地和影响地

南宋淳熙年间,朱熹游学至此,见其岳秀川灵,石高潭碧,天成雪石峥嵘,鼎溪之流诀诀,大为赞叹,挥笔题下“溪山第一”。朱熹恋于胜地,曾在这里筑室讲学,名为“紫阳阁”。朱熹从此“日登龙山观海潮,夜宿潭边教诗书”,乡人从之读书者不断。三溪历史文化名村与朱熹渊源深远,对于理学文化研究和传播都具有一定意义。

2)传统文化多样,宗族传承延续完整

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夜渡龙舟,以及朱熹文化为首的传统文化多元丰富。

此外,三溪以姓氏和家族为维系的传承完好,以此为核心的文化活动较为丰富。

4、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总结

三川汇聚、两山环抱、傍水而兴,山水环境与村庄发展相依相生;

历史悠久、遗存丰富、类型多样,村庄聚落与格局风貌清晰完整;

朱熹游历、龙舟夜渡、宗族传承,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延续叠合。

四、             保护内容

1、保护要素

 

保护类型

保护要素及内容

 

山水格局

屏山、柏山两山环绕,潼溪、祠堂溪、街当溪三溪交汇

街巷格局

房屋背山面水而建,围合形成街巷的主要骨架与体系

水体

潼溪、祠堂溪、街当溪

不可移动文物

1213个点)

长乐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5个点)

仙字岩摩崖石刻、三溪大桥、郑性之墓神道、朝元观摩崖石刻(附属文物朝元观)

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8处)

溪北遗址、三溪小桥、立印山摩崖石刻、三溪同登进士碑、邦上仙峰书舍额、三溪古平桥、三溪鸢飞鱼跃摩崖石刻、潘文卿宅

建议历史建筑(49处)

道义厅、潘氏祠堂、前钱塘当店聚福厅、玄檀亭、乌鸡厝、潘炳年故居、潘炳联故居、潘秀卿故居等

传统风貌建筑

毓麟宫、天仙府、杨氏宗祠、营田陈氏宗祠、钱塘陈祖厅等

摩崖题刻

现存古代摩崖33处,其中宋代17处,明代13处,清代3处。较为珍贵的有仙字岩苏才翁的题刻、立印山摩崖题刻等,以及中央领导、省市领导及书法名家来三溪游览时的题刻

特色构筑物

古街巷

抗日巷附近还存有古代铺装的小巷

古桥

古平桥、大桥、小桥、下桥 、龙桥等

碑刻

幸福桥北岸的记事碑、各祖厅等处常见功德碑等

连廊

乐安堂附近滨水特色连廊

古树名木

景观大树34

 

历史地名

杨朱巷、抗日巷、街当桥、下桥

节庆习俗

夜渡龙舟、游神、祭祖、乡食祭祀、崇儒尊孔祭师日

书法

从唐宋至今,众多达官显贵、学者名人挥毫泼墨、吟诗作赋作品

爱国主义

抗日游击战

历史人物

朱熹、潘肇、潘季荀、潘季雍、潘仁杲、潘牥、潘炳年等历史名人

历史线索

朱子祠、仙字岩、仙峰书舍

2、保护区划

1)核心保护范围的划定

以文物保护单位、建议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为基础,东至毓麟宫,南至当店厅及沿山路,西至北溪西岸,北至古平桥-玄檀亭一线,面积22.05公顷

2)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

核心保护范围以外,东至规划融鹤路和第一小学东侧,南至邦上村南山脚及三溪水库,西至溪山村、三溪村边界,北至第一小学北侧,面积542.87公顷

3)环境协调区的划定

建设控制地带以外,东至石门村村界,南至福清市南岭镇大山村村界,西至游溪村村界,北至古槐镇感恩村、华元村村界,面积1095.37公顷

3、保护要求

1)核心保护范围

该范围内建筑应分类予以保护、整治和改造。区内建筑的整治、改造,应坚持渐进式的保护与更新模式,严格控制新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不得安排与保护无关的建设。保护传统街巷的格局、风貌、尺度,严格控制沿街巷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及形式,恢复街巷传统铺装。

2)建设控制地带

保护整体风貌以及周边环境及视觉景观。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控制、保护、整治、利用。控制用地性质、建筑高度、体量、建筑形式和色彩、容积率、绿地率等。避免大拆大建,注意历史文脉的延续。严格保护山水环境及控制临山、滨水地区的建设,保护山体植被,严禁开山采石、乱掘、造坟建墓等破坏山体及植被的行为。

五、             发展定位及规模

1、总体发展定位

以“三溪汇流、凭山望洋”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鼎盛、传承延续”文化氛围为特色的,村落发展与山水环境共融共生的,富有生命力和自我更新发展活力的历史文化名村。

2、规划人口规模

整合居住功能,保护范围内的人口规模控制在6000人以内,引导人口向外疏解。规划范围内人口控制在2.2万人以内。

六、             村落功能布局调整

1、保护范围用地布局调整

三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范围内,强化潼溪、南溪、北溪共同构筑的汇水中心。其中,潼溪突出其自然与古典人文相结合的自然驳岸、水渠、历史阁楼、牌坊等,拆除违章建筑,保护山水格局,形成三溪村绿水廊道;南溪延续商业风貌,可增加沿街商铺,与原有商铺结合,适当引入特色商业,还原三溪商贸枢纽风貌;北溪以自然传统的村庄风貌为特征,保护现状;三溪汇聚的核心处则结合大小桥桥头古榕与古建筑,放大桥梁节点,形成居民休闲、游客游憩的文化节点。各个片区保持自身文化和风貌条件,延续古村落。

2、核心保护范围保护空间结构

核心保护范围内规划形成“一心四片”的空间结构:

1)“一心”

“三溪之心”,即由三溪交界处的溪中岛和周围沿岸绿地公共空间所共同组成的景观核心。该区域建设形成三溪村的景观核心和公共空间核心,亦即绿心。主要由河心绿岛和周围沿岸绿地广场形成的公共空间环组成。

2)宗族主题文化片

该片区保留有较多的宗祠祖厅和建议历史建筑,也是传统风貌建筑较为集中的区域,继续保留和传承以宗族为联系的社会交往模式。

3)龙舟民俗文化片

该片区主要整治梳理植柱庙南侧轴线及其向西连通露天剧场的道路沿线景观。重点展示夜渡龙舟以及衍生龙舟文化活动、摄影文化等文化活动。

4)民宿旅游服务区

该片区由北溪西岸的民宿住宿区和杨氏宗祠前道路沿线形成的配套服务街区构成。除保留居民居住功能外,鼓励和引导以民宿、特色商业为主导的旅游和商业活动。

5)文化休闲片

规划整治现有沿岸破坏整体风貌的建筑,新建文化休闲类的综合建筑群落,包括休闲茶栈、艺术家工作室、展览馆等功能,体现三溪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与延续。

七、             建筑保护与整治

对名村内的建筑物采取分类保护与整治方式与措施:

1)修缮:适用于文物保护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对残缺损坏部分进行修补,对文物整体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原则是修旧如故、只修不建。具体办法包括日常保养、防护加固、现状修整等。

2)维修:适用于建筑格局、风貌和主体结构保存较好的历史建筑,改造与传统风貌不符合的部分,使用原材料、原工艺修复和加固破损部分(如门窗、栏杆、檐口、屋顶等)。

3)改善:适用于保存状况一般的历史建筑与传统风貌建筑,进行不改变其外观特征和内院传统界面形式的维护、改建活动,包括拆除违章搭盖、置入现代生活设施等。

4)保留:适用于质量良好的传统风貌建筑和部分风貌协调的现代建筑,局部改造与传统风貌不符合的部分,使用原材料、原工艺进行适当的修复,保证与村庄传统风貌相协调。

5)整治改造:适用于建筑质量较好,但风貌与传统风格有较大差异的新建建筑。主要进行立面和屋顶改造,并适当降低体量过大的高度。对核心保护区内超过三层或平屋顶的与风貌建筑不符的新建建筑实施改造,保证历史景观的完整性。对超出建筑控制高度的建筑实行降层和平改坡。

八、             建筑高度控制

1)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的高度控制。按照《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要求予以控制。

2)建议历史建筑保护范围内的建筑高度,不得高于历史建筑的高度。

37檐口9脊高控制区。核心保护范围内,建筑原则上执行最上层檐口高度不超过7,屋脊总高不超过9,建筑为1-2层的规定,超高建筑应逐步予以整改。

49檐口12脊高控制区。邻近核心保护范围的区域的建筑,原则上执行最上层檐口高度不超过9,屋脊总高不超过12,建筑为3层以下的规定,超高建筑应逐步予以整改。

518以下高度控制区。远离核心保护范围的区域,可适当放宽建筑高度控制,但应保证风貌、色彩与传统风貌相协调。

九、             区域布局引导

结合三溪村、溪山村、邦上村的特点,形成六个功能版块。

村庄综合发展版块。包括新村居住片区,优先解决居民安置,完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有效引导核心区居民外迁,形成宜居宜业的综合生活组团。

古村保护版块。以三溪、溪山村历史风貌最为集中、文化和特色最为突出的区域,按照保护范围内的保护与整治要求进行建设。

邦上生活休闲版块。延续原有古村落的风貌格局,保护改善老村环境,与三溪古村保护版块相呼应,形成产业互补互动。

山林旅游版块。包括柏山景区、屏山景区,依托其人文山水相结合的山间景观与文化特色,提供文化旅游服务。

水库涵养版块。形成以三溪水库涵养为主要核心内容的保护性功能片区。

山林涵养版块。规划保护其生态服务功能,片区以自然山体保护、涵养为主要功能。

十、             道路交通规划

以中央次干路为界,东部道路以方格网格局为主,西部结合现状道路、传统街巷、自然地形,布局相对自由。路网以核心保护区为中心,向外渐次提升道路等级。

市域快速干路青江路、泽竹路由规划区北侧、西侧通过,青江路采用主辅路形式,泽竹路规划区段多采用高架、隧道形式。

干路形成“两纵三横”的构架,其中主干路福北线、漳石路分布于规划区外缘,服务对外交通;次干路以主干路为基础,向村落延伸,设于建设控制区外围,组织出入交通。

支路结合现状,在干路的基础上,向村落内部延伸,设于核心保护区外围,尽量贯通。

村落内街巷保留其自由形态,均质分布,延续其平行或垂直于南溪、北溪的走向,局部灵活多变,在桥头地区形成多处小型广场,延续桥头空间。

十一、   展示与利用规划

1、展示与利用内容

1)文物保护单位及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的展示利用:结合不可移动文物的自身特色,开放展示。

2)历史建筑与传统风貌建筑的展示利用

1)南溪幸福桥东侧建筑:复兴传统商业和手工业。

2)适度发展民宿客栈。在征求居民意愿的前提下,可允许保护范围的建筑按照风貌要求,营造古朴的居住环境和安逸恬静的氛围,体验水乡村落的夜景风貌。

3)传统文化与民俗的展示与传承

1)传统龙舟文化:保持夜渡龙舟风俗传承习俗,保护南溪及相关龙舟存放点。2)朱熹文化:结合现有的人文遗迹延续山水人文精神:继承与弘扬朱熹文化,结合现有遗存的朱熹题字、“钟秀毓英”石坊、紫阳阁等载体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发扬理学文化交流。3)商贸文化:在南北溪沿线鼓励保护传统商业,在新发展的商贸区发展新型商业。4)宗祠文化、族谱传承:结合潘氏宗祠、陈氏宗祠开展家族活动以及展示家族传承文化的器物。5)闽剧文化:结合大礼堂、露天广场以及社团活活动中心,开展闽剧演出及交流活动。6)传统文教文化:结合历史的文教活动场所,开展文教活动。7)民俗活动,结合文化馆展示民俗物件。

2、旅游线路组织

村落游:三溪礼堂老街——观音佛殿——三叉街——文化+体验中心——龙潭露天剧场——大小桥——社团活动中心——龙舟广场——营田陈祠——钱塘历史片区——潘氏宗祠——毓麟宫——村史馆,可以根据旅游深度及观景不同,补充郎中陈氏、杨氏宗祠等民宿村落片区。

山水游:三溪礼堂老街——观音佛殿——三叉街——文化+体验中心——柏山(当阳寺——仙字岩摩崖题刻——鸢飞鱼跃等)——屏山(朝元观——摩崖题刻——天龙井——天仙府)——营田陈祠——钱塘历史片区——潘氏宗祠——毓麟宫——村史馆。

 

 

福州市长乐区城乡规划局

2018115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