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投资长乐 > 招商引资
一张蓝图绘到底 牢记嘱托谱新篇——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在我区引发强烈反响
来源:长乐区融媒体中心 最美长乐 2024-10-23 16:11 浏览量:

  一张蓝图绘到底 牢记嘱托谱新篇——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在我区引发强烈反响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继续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吴航大地久久回荡,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在长乐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以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兴港口城市的实际行动,为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区文体旅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传承好。灵魂凝铸于历史,培根铸魂,坚定文化自信,意义不凡,责任重大。区文体旅局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殷殷嘱托,在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中扎实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推动我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区文体旅局将着力摸清文物家底,坚持推进文物“四普”工作,力争新增一批文物点;着力守护文化瑰宝,坚持安全至上,以底线思维和零容忍的态度坚持落实文物安全;着力赓续传承保护,加大我区各级文保单位的保护修缮力度,精心修缮文物本体;着力让文物“活起来”,探索活化利用途径,统筹好保护利用、展览展示、文旅文创发展等;着力提升文化影响力,扎实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区文体旅局将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坚持守正创新,善作善成,深入挖掘阐释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切实把承载其中的家国情怀、自强精神传承好弘扬好,推动我区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长乐文旅实践新篇章。

  区民政局——

  区民政局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福建考察,为福建发展把脉定向、引路领航,充分彰显出对福建工作的深情关怀和殷切期望,鼓舞了广大党员干部感恩奋进、真抓实干的强大信心。

  “生在好时代,奋发正当时。作为民政人,我们要把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紧密结合起来,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他说,区民政局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民政的事情做好做细,聚焦“一老一小”两个重点群体,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切实将暖心举措渗透到各项工作中,让“夕阳”更美、“朝阳”更红。

  同时,区民政局将紧紧围绕“兜底线、保民生、促发展”的工作主线,进一步强化政策落实,把困难群众放在心上,让惠民政策落在实处,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活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聚焦民生民政高品质服务供给,优化婚姻登记、殡葬服务、区划地名、社会组织等专项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公共服务作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推动我区民政事业迈上新台阶。

  长乐生态环境局——

  长乐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刻,温暖人心、催人奋进,在该局广大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将牢记嘱托、开拓进取,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并严格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全面提升环境管理能力,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生态环境问题,加强环境宣教工作,持续开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让长乐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区农业农村局——

  “我们将牢记嘱托、奋勇向前,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做好我区乡村振兴工作的强大动力,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贡献力量。”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表示,长乐区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区财政每年安排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重点扶持休闲农业、品牌农业、绿色农业发展,打造了雪美农业、茂丰农业、飞思农业等现代化农业品牌,推广了“青山”龙眼、“振龙”番薯、“漳港”海蚌、“聚泉”烤鳗等一批特色品牌农产品,培育了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4家。上半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3.35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32元。

  下一步,长乐农业农村部门将立足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基础,统筹文旅资源、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等,持续打响特色农业品牌,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之路。

  营前街道——

  营前街道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激发了全街道党员干部的热情和干劲,大家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今后,街道将全面领会、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福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学笃行,大力推动营前首占片区城中村改造、营前街道支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湖里村新型农业产业园和湖里村休闲娱乐农庄综合体等项目建设,积极打造营前社区省级示范性长者食堂,努力在长乐树立标杆示范点,集中力量推动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文武砂街道——

  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扭住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文武砂街道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作为新区新城的核心区、主战场,街道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持续增强当好新区新城排头兵的责任感,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东进南下、沿江向海”城市发展战略,抢抓战略机遇,坚持改革创新,深入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用实干业绩检验学习贯彻成效,全力以赴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街道将继续坚持“四到”原则,推进“三问于企”,用心用情服务企业,持续深化亲情式、保姆式、组团式服务,落实“三个一”走访联系机制、实施“区招商办+街道+金融服务机构”组团招商服务模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和效能。着力建好东湖社区两岸融合社区,建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搭建起两岸同胞沟通的桥梁,为两岸融合发展持续努力。协调推进双龙新居、安置房十期等民生工程建设,加快完成安置房七期回迁选房。做好福州外语外贸滨海校区、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滨海校区等教育保障,进一步美化农村人居环境,助力构建宜居宜业宜人的新区新城。

  漳港街道——

  漳港街道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习近平总书记以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亲自谋划推动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在漳港落地建设,赋予了漳港作为全市对外“窗口”的重大职责使命,漳港干部倍感光荣。30多年来,漳港街道抢抓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海陆空交通相辅相成,经济产业迅速崛起,向海而生的旅游业蓬勃发展,机场建设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澎湃活力,推动漳港经济社会步入高质量轨道。

  30多年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福州突破大江的天堑阻隔,一路“东进南下,沿江向海”。漳港作为“3820”战略工程实施的前沿战场,坚决扛起责任担当,推动街村干部全员下压、冲锋在前,“攻山头、炸碉堡”,高质量完成机场及附属配套项目土地征迁任务。此外,街道始终将涉迁群众利益挂在心头,妥善处置涉迁群众安置补偿工作,切实做到“失地不失温”,为后续机场配套工程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奠定坚实基础。

  下一步,漳港街道将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延续90年代建设机场的那股满腔热情和乘势而上的智慧胆识,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融入新区新城发展大局,锚定排头兵职责使命,为机场建设保驾护航,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全市全区发展贡献力量。

  潭头镇——

  “ 湿地是‘地球之肾’。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多次强调建设生态省必须重视对湿地的保护。从那时起,潭头镇开启了闽江河口湿地‘生态保卫战’,20多年来,闽江河口湿地从濒危迎来了‘重生’。”潭头镇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环境保护为先,配合湿地管委会修订《福州市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细化制定《闽江河口湿地生态保护提升规划》等规划方案。同时发动企业、乡贤、华侨积极捐资,不断优化湿地及周边自然环境。推进生态文旅共享,以打造闽江河口湿地公园为亮点,持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旅游+”产业融合,以金梅潭片区开发及闽江河口湿地晋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加快推动河海一体化EOD、潭头生态文旅综合体等项目落地,实现生态文旅共建共享。

  潭头镇还将加快片区融合发展,配合湿地管委会积极创建湿地教育中心样板点,通过政府、机构共建合作,建立省委、市委、区委党校生态教育现场教学点。积极申报世界遗产,推动闽江南岸“沿江线”和美丽海湾“沿海线”两大生态片区连片开发,通过统筹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区域开发与持续运营、投融资与项目实施等,建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持续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记者 陈建云 陈琳 姜亮 王至莹 王圣洁 柯抒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