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区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走进长乐 > 人文历史
百年初心 · 红色印记│红色人物之陈锦娟
来源:长乐区融媒体中心 2021-08-18 14:34 浏览量:

  

 

 

     

  陈锦娟,女,吴航西关人, 1921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店员家庭。因父母无力抚养,她的两个姐妹先后送人。目睹劳动人民特别是妇女所受的深重苦难,她很小的时候,就萌发了争自由求独立的思想。她勤奋好学,性格倔强,处处事事不甘示弱,天生具有“娥眉不让须眉”的气概。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陈锦娟正在三都中学附近的师范部(福安师范前身)就学。面对山河破碎,国频灭亡,她一腔热血,毅然离校,投身 “民教”,宣传抗日。1940年,回到福安师范学校继续学习,组织同学阅读进步书刊,传播革命思想。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在校内建立三青团反动组织,实施法西斯式的军事训练。陈锦娟对此极为反感,团结进步同学进行抵制与斗争,被学校视为“危险分子”。在一次大搜查中,学校三青团反动头目找到她抨击当时社会黑暗现状的日记和一些革命书信,遭到无理禁闭。因为在学校中有较大的影响与声望,反动分子还单独囚禁她,对她威逼利诱,逼她“悔改”自省。陈锦娟毫不畏惧,后被送到宁德县保安队部关押。由于找不到确凿“罪证”,把她释放。陈锦娟回校复学后,被当成“异党嫌疑分子”受严密监视。面对白色恐怖,她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追求进步的信念和反抗黑暗的决心,曾用“笛诺”笔名写文章揭露反动派的滔天罪行和旧社会的丑恶现实,并以英国诗人雪莱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来鼓励大家与反动派斗争到底。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加紧了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控制,闽东地区三青团组织常利用假期举办青年学生暑期军训,灌输反共思想。在开训大会上,伪保安司令兼地区三青团头子一通叫嚣,威胁说:“你们谁想参加异党活动,我就杀谁的头,特别要警告你们当中有个别女学生……”。矛头直指陈锦娟,但她却泰然处之,根本无视恫吓。有一次暑期军训,她被指名上台演讲“我的人生观”,她以严谨的逻辑,尖锐的语言,痛斥那些不顾国家民族利益,只管醉生梦死的卖国贼。反动派受到奚落、痛骂,十分恼火,但又抓不到她的把柄,而在场听讲的人无不钦佩她的机智和勇敢。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陈锦娟从学校毕业,到福州私立福商小学任教员。在此期间,她参加了地下党闽江工委组织,以福商小学为基地,用教师职业做掩护,从事秘密革命活动。1946年由陆集圣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在地下党城工部的领导和推动下,福州反蒋民主运动蓬勃发展。陈锦娟按照党的指示,夜以继日地投入一系列战斗。在“三·二五”抗暴斗争中,她积极发动校内进步师生罢课,参加示威游行。为支援农村武装斗争,陈锦娟到处奔走,募集款物。7月,她还和陆集圣等同志一起,参加了当时轰动全市的“布变”斗争。她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积极热情,无私无畏,作风朴实,与她相处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陈锦娟还极关心青年的进步,在那风雨如晦的年代里,她引导了不少青年学生,睁开眼睛,认清前进的方向,投入革命的怀抱。当时,她既是学校支部领导人,又是大家所尊敬爱戴的大姐,她那反抗黑暗的顽强性格和为革命的献身精神,对学校师生有很大的鼓舞和教育作用。

  1948年春,城工部冤案发生后,大批城工部骨干被错杀。陈锦娟不幸在闽侯一个山头含冤罹难,时年仅27岁。1956年中共中央做出决定,予以平反,追认被害人员为革命烈士。

  陈锦娟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也是充实的一生,是充满着对革命热烈追求的一生,是无愧于时代对青年要求的一生。在那艰难的岁月里,她没有顾及儿女私情,也无暇得到温馨的家庭生活,坚贞地把全部青春献给神圣的事业,和所有革命先烈一样,这种崇高的献身精神,值得后人永远怀念。

 

 

以上节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