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区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走进长乐 > 人文历史
百年初心 红色印记│红色人物之郑乃之
来源:长乐区融媒体中心 2021-07-07 08:59 浏览量:

  

  

  

 

  

  一束火炬照耀百年信仰

  一程风雨砥砺百年初心

  百年前,一叶红船承载着民族希望,从嘉兴南湖扬帆起航。百年后,“中国号”巨轮领航复兴伟业,行稳致远,劈波斩浪,奋力前行。

  

  

 

  

  回望百年风云激荡,位于东海之滨的长乐,自1928年第一个党组织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便在此如火如荼地展开。这里曾是闽中特委及闽中游击队开展革命活动和武装斗争的发祥地,福建沿海抗日游击战最活跃的地区,也曾是中共福建省委的所在地,在福建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回首百年荣光,续写时代辉煌。即日起,中共福州市长乐区委宣传部、中共福州市长乐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长乐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百年初心·红色印记》专栏,让我们一起在回看走过的路中,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坚定信仰信念;在眺望前行的路中,勇于担当尽责,不断开拓创新,奋力书写时代答卷,为加快建设省会新城区、副中心,全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重要窗口作出新的贡献!

    

  郑乃之,1907年出生于玉田乡玉田村的贫困家庭,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即受命于中央特科的从事秘密工作,是长乐党组织创始人之一,杰出的农运领导人。

  1927年4月3日,国民党右派在福州悍然发动反革命事变,中共福州地委组织受到严重破坏。正在福州协和中学求学和进行革命活动的地下党员郑乃之被迫停学。6月,国民党福建省当局发行公债“金库券”。当时营前地区属闽侯县,分配金额1000元,委派公债委员吴梓卿下乡挨户摊派,滥发白条,不论贫富,每户都要派三五元不等。贫苦农民不堪勒索,怨声载道。党组织得知情况后,派郑乃之、赵忠英、郑寅等人联合在榕读书的一批长乐籍青年学生,回乡发动农民起来斗争。他们通过私人关系,争取国民党闽侯县党支部支持,成立营前区农民协会筹备会,委任郑乃之为主任,委员郑启勋、林茂桂,发动农民开展反“金库券”斗争,游斗污吏吴梓卿,退回白条,追还勒款,斗争取得胜利。这是在长乐第一次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为长乐建立党组织打下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1927年9月,郑乃之入学福州新时代中学(由革命教师联合创办的新型学校)。10月间,中共中央派刘谦初到福州,通过老交通员傅炳恭,先后联络恢复了长乐籍中共党员江木煊(江平)、郑乃之及永泰籍中共党员黄源等人的组织关系,他们很快地成为福州地下党组织恢复和发展的骨干。年底,在了解到营前地区已有很好的农民运动基础,刘谦初动员郑乃之回玉田接办小学,从事农运,发展党的组织。

  1928年2月间(春节后),中共福州市委派江木煊、孙健、傅炳恭、赵忠英、陈仁材等5名党员协助郑乃之,以筹办玉田、桃源小学为掩护,卓有成效地开展农民运动。随后,玉田乡成立校董会,董事由各房理事会成员以及绅士郑长辉、郑有梅、郑春怡等担任,学生人数激增到300多人,郑乃之担任校总务。此间,赵忠英因兼福州“新时代中学”工作,旋即返榕。经常在乡的5人则成立了长乐第一个党小组——玉田党小组,郑乃之负责统战工作,并具体领导农民协会。他们开办农民干部培训班,招收青年农民学员几十人,帮助学习文化,宣传革命道理,并经常通过业余时间到农家访贫问苦,与贫苦农民建立了感情。不久,发展了郑习喜、郑正银、郑支官、郑水官、寿寿婆等30多名党员。1928年4月,成立了长乐最早的党支部——玉田党支部和桃源党支部。此后,他们又在大溪村、八社村和三山村发展党员。

  同年夏收开始时,玉田农民协会发动农民开展“二五”减租,遭到土豪劣绅竭力反对,他们纷纷逃避集中福州,联合起来有组织地对抗,并联名向国民党省防司令部告状,阶级斗争日趋激化。福州市委为此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分析玉田问题,估计到反动派要围攻,决定举行武装暴动。但由于武装斗争经验不足,又走漏了消息,反动派先发制人,于8月的一个夜晚,派海军陆战队两个连和福州便衣特务数十人包围玉田、桃源两村。郑乃之、江平等人被捕入狱。

  1930年1月间,刑满释放后的郑乃之,受组织秘密派遣往广东“投军”,做兵运工作。在那里,他联系上福州人游毓桢和张英、毛桐侯、张字人等中共地下党员,一起打入十九路军并随之抵闽。“福建事变”失败后,十九路军被蒋介石肢解,郑乃之再赴广东,考入陈济棠的燕塘军校,后转中央军校11期学员总队任区队副,继以重兵器考核第一名调任少校教官。1940年4月转往驻湖南的七十军任干训班军官队中校队长,并与新四军武汉办事处打入七十军内的特情组织以及湖南省委接上关系,后任特务营营长,深得军长李觉赏识,倚为心腹。1942年9月随七十军调福建。此时七十军内我党秘密组织又几乎被军统摧毁。郑乃之见事无可为,以研制步枪瞄准器及成家为由,请假回籍,与同乡郑春敏注册创办“龙卷墓农场”, 引导郑春敏走上革命道路,并把农场辟为闽中地区党组织及其武装力量的隐蔽根据地和给养基地。1944年秋,长乐二次沦陷,郑乃之被委任为国民抗敌自卫团副司令。此时,长乐县府战时行署和抗敌自卫团司令部驻在江田上丁村,与中共省委机关所在地南阳村相距仅10公里。不久,根据华中局指示,省委派交通员陈有全同郑乃之取得联系,曾镜冰、黄国璋先后在南阳、梨洞约见郑乃之,重新接上组织关系,并决定利用郑乃之公开合法身份组织一支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抗日游击队,活动于福清、长乐一带,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日军无条件投降后,湖南籍进步人士程星龄(曾任陈仪、刘建绪两任福建省政府主席秘书长)随陈仪去了台湾。郑乃之被福建地下党派到台湾,在程星龄介绍下,担任台湾地区训练团军训中队长。1946年底,中共福建省委改闽浙赣区党委(后改为闽浙赣省委),郑乃之被电报召回,任命为中共闽浙赣区委统战部长,开展上层统战工作。1947年1月,中央情报部门召郑乃之“归队”。作为党的特别联系者,与省委书记曾镜冰同赴上海,与华中局地下党与特情工作负责人刘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驻苏大使)接头,接受派遣任务。经高层统战关系斡旋,郑乃之恢复了国民党军籍,任国民党陆军总部第三厅中校参谋,卓有成效开展谍报工作,为我党我军获得不少宝贵情报,并参与策动浙江省政府主席陈仪起义。他长期从事极度危险的特情工作,将生死置之度外,特别制作假牙一粒,内存剧毒氰化钾,随时准备为革命献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乃之任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教育处副处长。1950年9月,调福建军区军训处任团级参谋。1953年9月,转业地方,任福建省侨委生产救济科科长等职。后“历史反革命”冤案发生,郑乃之数度身陷囹圄,受尽屈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冤案平反,卒于1986年3月,享年79岁。郑乃之矢志忠于党的革命事业,虽九死而犹未悔,表现出长期经受革命斗争血与火洗礼的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郑乃之的革命事迹被陈列在福建省革命史迹陈列馆、中共福建省委旧址陈列馆及长乐革命史馆。

  

以上截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